揭秘家居業潛規則 “調包”現象屢見不鮮
調包在家居建材行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而以誠信經營為宗旨的商家不會做出這種自損聲譽的事,但是總有那麼些為著眼前利益的不法商戶,用優質產品做樣品吸引消費者簽單,而後將"調包"後的劣質產品送到消費者家中。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只能吃啞巴虧。
樣品和實際貨品不符
最近,在多次交涉並揚言要告到工商部門之後,董女士終於收到了廠家更換的一套臥室傢俱。"沒想到我看過的樣品還會在生產過程中被調包,這以後買家居用品,難道都要帶著專業人士去嗎?"董女士頗為無奈。
霸王條款
一個月前,董女士在一個小賣場裡購買了一套臥室傢俱,當時她看了樣品,感覺"長"得不錯。按銷售員的說法,純白色的板式傢俱,邊邊角角全是清一色的刨花板,傢俱把手全是德國進口五金,包括床頭櫃和衣櫃全套,特價6000元,牌子是電視上見過打廣告的某知名品牌。"顏色、價格都是我中意的,當時看到那套傢俱樣品後立刻就決定購買了。"性格爽快的董女士付了全額貨款,簽下購買合同,按照商家的約定20天后等著送貨上門。
然而,讓董女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左等右盼送上門的產品竟然和看到的樣品大相徑庭。"外面顏色看起來是一樣的,但衣櫃有3個抽屜底板的顏色和木紋都不相同。我覺得不對勁,找了一個懂行的朋友過來看,他一眼就看出衣櫃底板材料和其他部位所用的木材不一樣,前者用的是木粉加工而成的密度板,後者是木材碎料加工做成的刨花板,從木材整體性能上看密度板要比刨花板差。"董女士說,這跟當初銷售員介紹的"清一色的刨花板"完全不一樣,抽屜底板顏色也和自己當初在店裡看到的樣品不一樣。
更讓董女士覺得很氣憤的是,經過那位懂行的朋友鑒定,衣櫃所有的五金件也都是國產的,根本不是所謂的"德國進口"。"如果不是朋友以前做過這行,單憑我自己一個普通消費者,哪看得出這些小零件也是被調包的,現在想想都覺得那商家太無恥了。"
"調包"現象屢見不鮮
在家居圈,像董女士這樣的遭遇並非個案。在地板、櫥櫃、木門乃至塗料等領域,都曾發生過類似的調包事件。用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品做誘餌,在送給顧客的實際貨品中,採用進口板材換成國產板材、進口五金換成國產五金或者偷工減料等方式實施調包計,已經成為家居行業一些小品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一些名氣很響的品牌,也有可能使出調包計的勾當。比如人們經常會看到某個品牌宣傳得多麼響亮,而在質監部門的抽檢中,卻往往成為"黑榜"上的主角。原因就在於,其送給質檢部門檢測的產品往往是經過了嚴格工序的,而投放到市場上的產品卻在品質上大打折扣。正是由於在大眾產品中對品質有些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抽檢中落馬。一位元塗料生產商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品牌經過重重檢驗關,被認定為產品品質過硬,最終該品牌成為一項體育建設專案的塗料供應商。內幕的事實卻是,在競標時,該品牌送去的樣品是從專賣店購買的知名品牌塗料,而贏得競標後塗到牆上的塗料換成了自己的產品,不過四五元一斤。這樣的產品真要送去檢測,不登品質"黑榜"才怪。
打假
在木門領域,調包現在也不少。都標價1000元的實木複合門,內容物卻並不一定相同。被兩面木皮包著的門體可能是實木,也可能是密度板;可能整個門體都填上木板,也可能只是四周加了幾根木方,甚至填的是碎木片乃至稻草。消費者看到的樣品和實際送到家的產品所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完全取決於企業是否打算欺騙你。
"調包"緣於利益驅動
為什麼有些企業要鋌而走險實施調包計?都是利益惹的禍。
以目前家居市場在材料上進行調包較多的現象為例,進口板材和國產板材價差在20%以上,國產品牌板材與無名板材價差也在20%以上。用進口板材做樣品,送貨時用國產板材調包,或者用國產品牌板材做樣品,送貨時用雜牌板材調包,獲得的利潤就相當驚人。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於調包行為的識別能力太差。以板式傢俱為例,表層都是三聚氰胺板,裡面都是刨花板,不同環保級別的板材,必須通過專業機構的檢測才能鑒別,而且甲醛釋放量1.5克/毫升(E1級)和0.5克/毫升(E0級)都符合國家標準,消費者看到的無非是花色、光澤、平整度等表面現象,而進口板材與國產板材在這些方面可以做得一模一樣。如果廠家在傢俱的五金零件上做手腳,更不容易被消費者察覺。外表看起來都是光光溜溜的,用一年左右絕對看不出什麼問題,時間一長,大家也就沒有感覺了,欺騙性很大。
調包
據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防止商家調包,最好的辦法是選擇品牌產品。要做品牌的企業,一般不會拿自己的信譽去冒險。不過,要是品牌企業實施調包計,以其品牌的影響力獲得人們信任,就防不勝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