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傑作最後的晚餐介紹
《最後的晚餐》畫尺寸是421X903釐米,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
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達芬奇的作品《最後的晚餐》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佈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係而引人入勝。構圖時,達芬奇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
《最後的晚餐》題材取自聖經故事。猶大向羅馬人告密,耶穌在即將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耶穌鎮定地說出了有人出賣他的消息,達芬奇此作就是耶穌說出這一句話時的情景。畫家通過各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耶穌的沉靜、安詳,以及十二門徒各自不同的姿態、表情。此作傳達出豐富的心理內容。達芬奇改變了文藝復興早期對這一題材的傳統處理方式,圖中人物列為一排,以耶穌為中心,十二門徒分為四組,對稱分列兩側,形成了一個穿插變化又相互統一的整體。達芬奇成功地運用構圖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宗教故事:《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約聖經記載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幾乎被所有宗教畫家描繪過。但在達芬奇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最後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遣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節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並非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當耶穌入座後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於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這一複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有達芬奇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於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觀賞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畫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畫家描繪的弟子們的心理和情態,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兒,可是叛變者的形象是很難畫的。達芬奇為塑造猶大的形象已停筆幾天,他常站在畫前沉思。
當時請達芬奇作畫是按時付酬金的,後幾天不動筆使院長十分惱火,並打算扣達芬奇的工資。院長將想法通過總管告訴達芬奇,達芬奇說了停筆的原因。總管雖能理解,但扣工資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長旨意。這時達芬奇轉首看看院長,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猶大的形象,如果實在找不到猶大的模特兒,就把院長的頭像畫成猶大,總管會意地笑了。後來米蘭大公來看芬奇已完成的畫,一見坐在猶大位置上的是院長,他笑了,並說:我也收到修士們的指控,說他克扣修士們的薪金,他和猶大是一個樣的,就讓他永遠地坐在這裡吧。大公對芬奇說:“他對你不公平,你巧妙地報復了他。”達·芬奇之所以用院長作模特兒,並非完全是出於個人的報復,而是發現院長和猶大都很貪婪金錢,他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以猶大是作為貪財、叛賣、邪惡的典型而進入達芬奇的作品的。
這幅在格雷契修道院食堂牆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於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一,由於它的問世而使達芬奇名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