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灑自然的鹿鳴之什圖
《鹿鳴之什圖》卷,南宋,馬和之作,絹本,設色,縱28cm,橫864cm。此卷是南宋著名畫家馬和之創作的《詩經》系列畫作品中的一卷。全卷書、畫共10段,每段前小楷書《詩經》原文,文後為圖。首段開頭書“鹿鳴之什”四字,末段書三首詩名及小序,末又書“鹿鳴之什十篇”。
第一段:鹿鳴畫面上一所豪華的宮殿中華燈盛宴,一王者相貌之人踞坐殿中,嘉賓與臣下列坐兩側,以突出王者宴嘉賓臣下之意。殿外丹墀之下內侍環立,樂工鼓琴奏樂,以樂君臣。右側是高大的樹木與疊起的雲靄,仿佛形成一道屏風,將畫面自然隔開,表現群鹿於山谷之中,或鳴,或奔,或低首覓食,各具姿態。全圖緊扣宴樂嘉賓之中心,表現得淺顯而明瞭,使人易於理解其深刻的含意。
第二段:四牡《四牡》一章是在慰勞外國使臣時演唱的。此段描繪外國使臣來朝路上的情節。畫面上一輛四駕馬車左行,一人手持節旄端坐車中,四名僕從于車前挽轡而行,車後一人跟隨。襯景僅繪一叢樹木,表現出路途的荒涼與使臣遠行的艱辛。圖中主要人物面部表情並不歡愉,而是略帶一絲憂愁,這正與詩中“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的人物心情之刻畫相契合,但“王事靡艱,我心傷悲”,主人公又表現出一種為了國家、王事而心憂的複雜情愫。
第三段:皇皇者華此段繪山間路上一輛四匹馬駕的車正逶迤行進,與前段人物的運行方向相反,為自左向右行。詩序雲:“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一人手挽韁繩坐于車中,車旁一隨從手擎使臣所用之節旄,僕從各攜不同物品跟隨於馬車前後。此段表現使臣奉王命出行的場面。四周草木叢雜,山谷幽深,山間小溪流淌,通過環境的描繪表現出使臣為國事奔走的艱辛勞瘁之狀。第四段:常棣此段繪坡岸上三人立于水畔,形貌幾乎相同,似表現兄弟三人正在觀看水中的植物。水中植物亦為三株,錯落生長,或即為常棣之木。封建社會講究孝悌,悌指兄弟和睦,此詩此圖意皆在此。《常棣》詩雲:“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宜爾家室,樂爾妻帑。……”古人謂“齊家治國”,兄弟和睦方能齊家,故此乃治國的前提條件。
第五段:伐木此段繪山高草深,林木茂盛,山谷間二人手執利斧,在一株較矮小的樹下作砍伐狀。二人視線均集於樹上的一隻棲鳥身上,以扣緊“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之主題。此段畫面較為平直,而詩中的引申之意則未加表現。
第六段:天保此段畫面繪高山峻嶺,喬松挺秀,碧海翻波,祥雲瑞靄,紅日初升于水上,皎月掩映於峰巒之間,光華耀人。詩中末段雲:“群黎百姓,編為爾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蹇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此詩意在表示王權天授,江山如松柏之不凋,如南山之不崩,如日月之永恆,以祈江山永固。此段所錄詩中“恒”字缺最後二橫筆,避宋真宗趙恒諱。
第七段:采薇此段圖繪山林間一隊車馬右向賓士,駕車之馬皆著甲胄。旌旗冽冽隨風飄舞,馬蹄聲聲踏破了山間的寧靜。畫面上只畫出7人8馬,但山坡頂部揚起的數杆旗幟卻令人有千軍萬馬隨之而來的感覺。詩中一再強調戍邊將士遠離家園、忍饑受凍都是邊患未靖之故,鼓勵將士為國出力,抵禦外侮,勤勞王事。這一點在南宋初年亦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第八段:出車此段描繪王者乘車出郊慰勞戍邊而還的將士之場面。詩雲:“我出我車,馬和之作品
馬和之作品
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畫面上五乘車馬左行,甲胄整齊,兵刃森森,軍旗飄揚。此圖以人物車馬為主,襯景僅是邊角上點綴幾叢雜樹,遠處山丘隱現。
第九段:杕杜圖繪山林間茅屋隱現,小路上一婦人提籃遠眺,在祈盼逾期未歸的丈夫。遠處山頂旗幟隱現,寓征夫將還之意。
第十段:魚麗此段繪池塘中二人劃一小舟,肩扛捕獲的魚向岸邊而來,岸上二人正在指點談論。此段意在表現政權安定後物阜民豐,然“始於憂勤,終於逸樂”,故需取之有時的為政思想,對統治者施政有一定的勸戒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