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家居建材業的假冒偽劣現象能否杜絕?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深刻詮釋了商人逐利的本性,這也是導致假冒偽劣現象的原罪。

多年來,假冒偽劣始終是家居建材行業難以根除的問題。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利益。

無利不起早,假冒偽劣成“生財之道”

為何會有人去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呢?也許是出於銷售需要,也許是出於價格戰,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必然是因為利大於弊。

誰不知道假冒偽劣產品會危害消費者權益?誰不懂假冒偽劣產品會面臨監管部門的重罰?但只要假冒偽劣能帶來巨額利潤,就算是一錘子買賣也敢幹!這恐怕是大多數小作坊黑銷售的心聲。

鑒於假冒偽劣商品或借用名牌的品牌效應或使用劣質原材料,假冒偽劣商品往往成本低、利潤空間大,常常高出正常商品利潤好幾倍。因此,它必然會吸引逐利的制假售假者鋌而走險。雖然法律上對制假售假者有著嚴厲的制裁措施,但由於種種原因,制假售假者並沒有普遍受到應得懲罰。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正規企業深陷“假貨門”被拖垮的也所在多有,往往是贏了官司輸了生意。甚至有時候根本找不到侵權對象,維權成本實在太高。由於受罰的損失往往遠遠小於其所得,制假售假者必然會膽大妄為,潛在制假售假者也會受到鼓勵,紛紛入行。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消費者對假冒偽劣商品的需求,知假買假、上當受騙、購買能力弱以及求償成本高和普遍的“搭車”心理,使得假冒偽劣商品有了生存空間和養育甚至滋生漫延的市場。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制假售假者熱衷於制假售假,當然是因為既有市場又有收益還不會有太大麻煩。在制假售假者眼中,假冒偽劣產品就是他們獲得暴利的“搖錢樹”。

瘋狂仿冒,粗製濫造,假冒偽劣大行其道

近年來,也常常看到很多關於假冒偽劣的相關新聞。今天說行業抽檢假冒偽劣實木傢俱“中招率”高達47%;明天講XX企業聯合工商執法部門集中銷毀一大批假冒偽劣產品;更有甚者參加行業知名展會時居然產品外觀都會“撞臉”。不得不說,假冒偽劣現象還是相當普遍的。

就假冒來說,較偽劣企業來講可能此類企業會更多一些。看上了知名品牌的品牌影響力,就造一批外觀相同的產品貼上名牌標識拿去賣,蹭一下品牌熱度。品質好的雖然不致於破壞該商標的聲譽,但侵犯被仿冒企業的商標權和市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品質不過關的話,被侵權企業就成了“背黑鍋”者,為所產生的責任買單。

而那些粗製濫造的黑作坊就更令人髮指了。使用的材料必然越便宜越好,銷售管道必然越隱秘越好;至於產品品質和售後,更是想都不要想了。等出了事情,消費者和品牌商連找都找不到他們,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和損失就只能自己扛了。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假冒偽劣產品更是大行其道,讓企業深受其害。打假維權取證工作困難,不管消費者還是生產企業,打假維權成本高,效果不明顯等種種問題。根據中消協相關資料顯示,房產建材類產品的投訴一直居於投訴榜的前五位。

弊絕風清,仍需三方合力

在家居建材行業,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不僅損害了終端消費者的利益,還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品牌美譽度和品牌形象,並且侵犯了企業的合法權益。遏制假冒偽劣現象,可能要生產廠家、工商執法部門和消費者三方合力,才能有所改觀。

就生產廠家而言,不能因為怕麻煩就放棄維權,遇到假冒偽劣侵權行為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也要開展技術革新進行防偽設計,譬如防偽晶片、防偽二維碼等。就消費者而言,不能貪便宜,購買品牌家居建材產品也要細心鑒別;一旦發現假冒偽劣及時向消協或工商部門舉報;至於工商執法部門,則應做好抽查監管,發現問題立即查處,從生產源頭上控制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

當然,只要利潤還在,假冒偽劣現象就不會消失。想要根除假冒偽劣,小編以為必須達到三個要求才有可能實現:第一,產品溯源系統充分普及,每件商品都能查到來源;第二,發起售後成本無限趨零,每個溝通環節都暢通且負責;第三,行業問責機制完全建立,每項假冒偽劣都能得到應有的制裁。如此,制假售假者才能心存敬畏,假冒偽劣才能絕跡於市場。

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可貴的東西正在缺失。數十年前,我們沒有高度發達防偽技術,卻沒有假貨;沒有健全的質檢體系,卻十分安心。有時候,誠信標準的滑坡真的是江河日下的過程,而利益至上的砝碼,卻成了推波助瀾的幫兇。打擊假冒偽劣的道路,依舊道阻且長;但重塑誠信體系過程,卻值得消費環節的每一環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