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為什麼智慧家居市場內熱外冷?

如今,越來越多的智慧設備開始“入侵”家庭市場,與日常息息相關的生活用品被智慧化,即將普通產品加裝手機APP後開始宣稱為“智慧”家居,雖然在某種條件下確實為用戶提供了方便,但在應用體驗方面卻差了很多,不少購買過智慧設備的使用者坦言,產品買回後沒多久就淪為了家中的擺件,成了最後悔的投資之一,叫好不叫座的智慧家居市場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智慧家居市場內熱外冷

怪像①:投資界一片火熱 但缺少好產品

自2014年穀歌豪擲32億美元收購Nest後,智慧家居領域快速擴張,傳統家電企業迅速做出回應,旗下家電產品紛紛支援入網;尤其是帶動了創業的爆發,一夜間幾乎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開始智慧化了,創業者急於將產品推出,可能在產品尚未成熟時就推向市場,來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在創業初期,如何拿到風投成了眾多創業者的頭等大事,幾乎在報導中,各種輪的融資成了新聞的爆點,原以為在拿到風投後會有更好的產品產出,但縱觀整個智慧行業,能夠讓使用者認可的產品並不多,或者說在消費級市場賺錢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融資成了智慧行業唯一的“看點”

時至今日,每個創業團隊亦或企業的融資資訊仍是業界宣傳的重點,而在大額融資的背後,又是否有更好的產品問世呢?有相關資料顯示,自2014年發展至今,有不少創業團隊在拿到A輪融資後變沒了消息,如何“活下去”顯然成了創業者遇到的一大難題。

其實瞭解智慧家居產品的使用者可以看到,不少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甚至有不少產品在眾籌時都能看到“前輩”的影子,即產品功能、外型都可能與國外眾籌的產品雷同,在缺乏創新的情況下,企業又如何能活下去呢?

怪像②:虎頭蛇尾 產品發佈後便沒了消息

其實用“虎頭蛇尾”形容眼下一些智慧廠商的行為在合適不過了,在產品發佈初期,造勢上做的很足,產品如何智慧,體驗如何好,又是如何來顛覆消費者生活的等等。其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事情需要顛覆,消費者更希望有哪款產品為生活帶來便利,哪怕是小小的改變也可以。

一款小小的燈泡也要“拯救世界”是不是有些杯水車薪? 其實產品發佈後便沒了消息的產品其實很多,有關注眾籌網站的用戶可能更清楚,在眾多眾籌網站中,幾乎沒有都會有智慧專案開啟眾籌,但在眾籌結束後這些產品在哪裡售賣,幾乎找不到他們的影子,也不清楚這樣的企業是不是繼續活了下來。

不少創業者都是看到了現在的機會,只要有說的過去的想法,能“忽悠”到融資,起碼比安逸的為別人打工要強太多。三五知己好友,湊一起都想做點什麼。其實有創業的想法非常不錯,尤其在智慧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但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企業脫穎而出並沒有那麼簡單,如何做讓大企業或投資者看得上的產品,這需要的可不僅僅是一點點情懷,更需要如何將想法變成現實。

怪像③:圈地抱大腿 戰略層佈局滿滿產品難推進

再有一種情況便是當下的一些企業的“抱大腿”現象,由於智慧家居行業標準不一,至今不同品牌的產品依舊無法實現互聯互通。因此行業大佬也一些新晉企業變展開了戰略合作,紛紛抱團來擴張企業的市場範圍,各種Link協議更是雨後春筍一般,雖然在品牌選擇上更豐富一下,但與其他產品依舊無法互聯。

跨品牌、跨平臺間的合作依舊難以實現 幾乎隔斷時間就能看到一些企業合作戰略發佈等等資訊的曝光,雖然戰略層企業間走的比較考前,並且動作不斷,但在產品端其實少有產品問世,即便有產品上市,也很少能見到在哪些平臺公開售賣,大家更多的是在做產業佈局,並沒有以消費者需求出發。

一些家電巨頭更是依託自身優勢,將旗下所有產品實現入網便稱之為“解決方案”,但無疑限制了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方向,即只能購買某個品牌才行,跨品牌的家電產品依舊無法實現統一管控。

通過以上幾個現象不難看出,真正做產品來推動產業前進的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都是在佈局行業發展,看好行業前景但又迫於沒有好的產品,僅能在戰略層上做些動作,產品端幾乎沒有亮點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