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血小板聚集如何破解阿司匹林抵抗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一處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意味著其他血管可能已經存在相同的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初始發生在青少年階段,但真正出現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等的嚴重後果卻在中年以後。由於斑塊的破裂是瞬間發生的,血栓的形成是在數十秒內發生的,所以很多病人可能多年毫無症狀,卻在瞬間或數十秒中突發致殘甚至致死。
那麼,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直至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疾病發生的先期主要是存在導致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吸煙和糖尿病等;中期是斑塊的快速增長,甚至出現心絞痛等症狀;最後是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大量的研究證明,具備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以及心絞痛、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往往異常,表現為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強,血漿β脂蛋白水準增高(此值反映血小板釋放反應增強,血小板壽命縮短,更新加快),這與粥樣病變處微血栓形成有關。冠脈迴圈內一過性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增強是冠狀動脈痙攣發作和持續存在的因素。實驗表明,血小板微栓可引起暫時性微循環閉塞和組織損傷,血小板所釋放的生長因數可刺激其周圍的平滑肌細胞,使其大量增殖和吞噬脂質,促進粥樣硬化形成,心肌小動脈內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塞,可誘發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血小板聚集是動脈血栓形成的重要環節,動脈血栓的產生是心腦血管疾病惡化的主要因素。阿司匹林是目前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醫生一般都會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防止栓塞。但有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後無明顯效果,即出現阿司匹林抵抗現象。據文獻報導,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發生率在8%~45%之間。阿司匹林抵抗使許多動脈血栓性疾病患者未能獲益于阿司匹林的保護效應,反而增加了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研究發現,阿司匹林抵抗病人在隨訪5年中有較高惡性結果出現,較不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病人高危結果發生率高出1.8倍,發生心肌梗塞危險性增加2倍,心血管死亡危險性高出3.5倍。
針對阿司匹林抵抗,目前有以下3種對策:
1.加大阿司匹林用量,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此舉不一定能增加其抗血小板的作用。此外,加大阿司匹林劑量的同時也增加了其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水楊酸反應、嚴重肝損害等等,所以不推薦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劑量服用阿司匹林。
2.加用具有其他作用機制的抗血小板藥物,如二磷酸腺苷(ADP)抑制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等,這樣雖能明顯增加療效,但副作用也可能明顯增加,日治療費用也大幅增加。
3.加用具有其他作用機制的抗血小板中成藥,這是較好的選擇。天士力集團的現代中藥複方丹參滴丸具有調脂和抗氧化的功效,可以降低血黏度,降低紅細胞膜滲透脆性,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與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機制不同。最近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抵抗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加用複方丹參滴丸能明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狀態,總有效率為85%,減低血小板聚集率,平均降幅為51.57%,隨訪9個月,未發現有嚴重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未發現消化道出血病例。可見,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加用現代中藥複方丹參滴丸,對阿司匹林抵抗的發生具有很好的預防與糾正作用,可有效用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二級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