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每個型號的液晶電視都有一套規格指標,
最常見的幾項包括有解析度、亮度、對比度、視角範圍、回應時間、介面配置等基本參數。
對於這些參數我們該如何看出個好壞呢?
其實,
這類純粹資料的東西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譬如,
A品牌液晶電視的亮度為450nit,
B品牌的則高達900nit,
這並不能說明B品牌的產品效果就比A品牌的好一倍。
亮度提高了但對比度不高,
使用者看到的畫面是白茫茫的一片,
晃眼且沒有立體感,
效果反而更差。
實際上據筆者瞭解所得,
目前液晶電視產品的某些指標參數的測定,
還有一種情況, 就是某些產品喜歡添加多種多樣的小花樣小功能, 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來吸引消費者。 例如, C品牌液晶電視配置了多種介面,
液晶電視除了是家電產品以外, 更是數碼消費品。 以前的老彩電可以用十幾年甚至20年都沒被淘汰, 可是目前處於技術急速上升階段的液晶電視更新換代則相當迅速, 產品從量產上市到停產退市的週期平均只有8個月, 可以說消費者指望一步到位的產品是不可能的。 以HDMI介面為例, 目前所有平板電視均為1.1版本, 但是很快就會被1.3版所淘汰。 大家應該理性地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配置適合日常使用的, 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指標”, 適用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