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裝修知識 » 軟裝搭配

觀賞魚養殖方法 觀賞魚養殖技術要點

觀賞魚在世界觀賞魚市場中, 它們通常由三大品系組成, 即溫帶淡水觀賞魚、熱帶淡水觀賞魚和熱帶海水觀賞魚。 觀賞魚非常好看, 但是觀賞魚養殖卻不是很容易。 對觀賞魚感興趣的朋友們來說, 觀賞魚養殖技術也是人們經常關注的話題之一。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觀賞魚養殖方法, 觀賞魚養殖技術要點,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觀賞魚養殖技術要點

一、如何選擇水族箱

家庭養魚的第一步是選擇水族箱, 選擇一個好的水族箱對我們家庭養魚非常重要, 首先要考慮養什麼魚, 如果是小型熱帶魚使用普通的水族箱即可, 如果是一些大型猛魚而且是吃小魚的魚, 比如地圖, 銀龍, 我們就要考慮水族箱的厚度, 像地圖魚生長速度比較快, 兩個月就能長五公分, 所以我們必須考慮水族箱的承受能力, 像龍魚受驚嚇就會跳出水族箱, 所以必須加一個蓋子,

開放式的水族箱就不宜養龍魚。 選擇水族箱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材質, 水族箱的材質分為兩種, 一種是玻璃的, 另一種是有機玻璃, 有機玻璃的好處是, 比較輕, 搬運方便, 但容易有劃痕, 普通的玻璃比有機玻璃薄, 容易破, 材質建議選擇有機玻璃。 另外水族箱的平臺也很重要, 一定要保持平穩, 不能傾斜, 水族箱的壓力特別大, 如果不平會導致水族箱漏水。

二、水族箱的配備

1、過濾系統:選擇水族箱的設備時, 最重要是就是過濾系統, 水族箱內必須安裝篩檢程式, 以保證水質的衛生和清潔, 篩檢程式要選擇功能大的, 篩檢程式的作用是把水中的重金屬、氯氣等水中有害物去除掉, 篩檢程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養魚的好壞,

過濾面積的大小直接關係到營養魚量的多少, 篩檢程式的面積大, 去除重金屬、氯氣的效果就會好一些, 篩檢程式分

為三種:外部篩檢程式, 內置篩檢程式, 上部篩檢程式, 上部篩檢程式一般用於小型水族箱, 一米以上的水族箱就要選用外部篩檢程式, 尤其是水族箱內種水草的話, 最好選用外部篩檢程式, 因為外部篩檢程式的容氧量特別小, 水草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氧氣, 需要的是二氧化碳。 篩檢程式要定期清洗, 外部篩檢程式通常三個月清洗一次, 內置篩檢程式和上部篩檢程式一個月清洗一次, 清洗篩檢程式切忌使用洗衣粉或洗滌劑, 只需要輕輕的放在清水裡投一下即可, 以免損失篩檢程式材中的消化細菌。

2、控溫:飼養觀賞魚加熱也很重要, 不同的魚需要不同的溫度, 一般的熱帶魚要求水溫在24-28攝氏度之間, 也有部分熱帶魚要求水溫高達30攝氏度, 因此飼養熱帶魚給水族箱加溫很重要, 最常見的加熱工具是加熱棒, 加熱棒嚴禁無水加熱, 夏天也需要加熱棒, 以免陰天下雨時氣溫降低, 加熱棒不能降溫, 因此夏天常使用製冷機和冰塊降溫。

3、照明:現在普遍使用的燈具是螢光燈。 在使用這些燈管時應避免多種顏色混合使用, 一般以白色燈或日光燈兩種暖色調的螢光燈來搭配。 燈管的長度功率大小有關。 在水族箱能放開的情況下應儘量使用較長燈管。 燈具宜裝在水族箱正上方或略靠前的位置。 另外燈具內最好裝有反射板。

4、底砂:分兩種, 一種是中性砂, 一種是鹼性砂, 鹼性砂是經過人工碎石而成的, 本身不是完整的砂子, 需要三個月清洗一次, 因為三個月後鹼性砂的底部就會結成堿塊, 會影響水草的生長, 需定期更換, 但價格便宜;中性砂是天然砂, 因本身是完整的, 沒有經過粉碎, 所以不會釋放水鹼, 不用長期更換, 也不會結成硬塊, 但價格貴一些。 因中性砂是天然砂不會釋放水鹼, 而鹼性砂會釋放水鹼, 所以建議使用中性砂。 選好底砂後, 就是水草基肥了, 養好水草必須鋪底肥, 在鋪砂的時候先鋪一公分的底砂再鋪一公分的水草基肥, 水草基肥必須均勻的鋪滿一層, 以供水草生長, 如果沒有水草基肥, 水草將無法雜根, 水草基肥要選用時效長的, 有效期通常是一年,要一年更換一次。

  

三、水族箱的設置

首先將箱體或其他設備均放入水中洗淨,把底砂反復淘洗乾淨。取底砂的2/3與水草基肥混合,均勻的放入箱底鋪平。再取其餘1/3放入箱中鋪開。底砂的總厚度可掌握在3-6釐米,前部略薄,後部略厚,將晾好水緩緩倒下,讓其向四周蔓延,水注入箱體的1/3時,將買回來的水草植入,種植水草前,應先剪去舊葉或受損的根葉,以不傷到根部為原則,輕輕地將水草種入底砂,種入的位置應事先規劃好,如紅葉與綠葉,明色與暗色,圓形葉與細長葉等,應該相互交錯種植,而較高大的水草宜放置在較後的位置,較矮小的水草,則可種在前面。水草種植完成後,便可開始加水,為防止底砂在加水時的流失與破壞而引起水的混濁,可在砂石上放置盤子或塑膠布,再將水緩緩注入缸中。加水至某個高度後,再將部分混濁水抽出,然後再繼續加水。如此重複幾次,可確保水族缸中的水的清淨。因為水草種類繁多,其最適宜生長的水溫也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將水溫設定於2 4~26℃之間,幾乎可以適應於各類水草。大部分水草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至中度硬水範圍內。

大的水族箱內可以選擇石材和沉木來搭配,會顯得有層次感,造景最重要是就是石材與沉木的搭配,如何來選擇最好的石材呢,石材最好是天然的、完整沒有切割過的,因為被切割過的石材放入水中會釋放出更多的水鹼,進而影響水的酸鹼度。沉木是一種樹木枯死以後炭化形成的,密度比較大,可直接沉入水中,如果沒有完全炭化沉木,會因浸泡釋放出黃色色素,影響水質,選擇沉木要選擇侵泡三個月以後的,沉木可以軟化水質,石材中釋放出的水鹼可以用沉木來軟化。

四、水族箱的日常管理

1、水質:PH值等於7的是中性水,大於7的是鹼性水,小於7的是酸性水,大部分的熱帶魚對水的酸鹼度要求不高,但對水的硬度要求比較高,硬度對魚的生長很重要,硬度過高魚體會長黑點等瑕疵,普通的魚適應的酸鹼度值為

6.5-8.0,例如孔雀、紅劍等等,也有一些魚對酸鹼度要求較高,像七彩神仙魚和燕兒魚就喜歡偏酸性的水,要獲得偏

酸性的水可使用增酸劑,要根據魚的要求不同來調節酸鹼度,以一米的水族箱,300升的水為例,先用測試劑測出水族箱內水的酸鹼度是多少,然後再配以增酸劑10毫升或15毫升調節,兩天加一次,如果底砂是鹼性的,每個星期調一次,如果是中性砂可以半個月左右用測試劑測一下,每次調節以0.5為單位來調。養魚的硬度在2-10之間最合適,硬度過高魚會不吃食或身體的著色變暗,硬度過高可加入軟水劑調節,軟水劑不可直接加入水族箱內,調節硬度時一定要缸外執行,以免損壞篩檢程式,一般調節4-5次硬度便可降到正常。

2、餵食:飼料分為活食、冷凍飼料,人工飼料。

人工飼料:小顆粒的飼料適合餵食一些成群的小型魚,比如燈科魚,每兩天投喂一次,直接投喂便可,顆粒大點的飼料適合餵食稍微體型大一點的觀賞魚,比如鸚鵡。顆粒飼料的缺點是在水面停留10秒後便開始下沉,會影響水質。另一種是薄片飼料,它的好外是可以飄在水面上,不會下沉影響水質,適合不經常管理水族箱的養魚愛好者。還有一種是貼片飼料,可以直接貼在水族箱內壁上,魚可以隨時食用,不吃的時候也不會化掉,適合經常出差的養魚愛好者。

活餌:能刺激魚的食欲,有線蟲、紅蟲等,給魚餵食活餌可以給魚增色,但是不易保鮮,當天吃不完的活餌第二天食用時必須消毒,否則魚會得腸炎,每天要讓魚保持少餐少量,讓魚處於半饑餓狀態,這樣可以使魚更活潑,有利於吸收,給魚投喂時,如果魚在一分鐘內吃完可投放兩次,不給魚餵食的話,雖不會餓死,但會影響體色。大魚要選擇大顆粒的飼料,小魚要選擇小顆粒的飼料,大魚吃小顆粒的飼料會吃不到,而小魚吃大顆粒的飼料會被撐死。

3、養水:養水先養水,養水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若使用自來水需要在敞口容器中靜置1-2天,如果準備養的魚和水草對水質要求苛刻還應作適當調整。養水期間最好能放進一些闖缸魚,就是對水質沒什麼要求,粗生粗養的那種,比如:金魚、紅箭等等。這樣做一來可以檢驗水質是否適合養魚,二來可為水族箱內的硝化細菌提供食物,有助於水族箱內硝化系統的建立。一個星期左右,水基本上可以養好了,這時就可以購買幾尾喜歡的魚回家養了,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裡要仔細觀察魚,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後再增加數量。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檢驗水質是否適合你養的魚,這對飼養要求較高的魚種來說是很重要的。為了水族箱內輔助硝化系統的建立,需在過濾槽裡放足夠的濾材,濾材數量越多,表面積就越大,硝化細菌的數量就越可觀。(硝化菌適用於海、淡水的水質輔助處理)

4、挑魚:購買魚時,不能挑那種品質十分特殊,對環境要求十分嚴格的魚,如紅綠燈、神仙魚等等,它們對新的環境、水質可能因不適應而死亡。以鸚鵡魚為例,同一群魚中,選擇個體較大的魚。魚體的體質強壯與否,我們都可以通過肉眼可以看出來,肥大雍腫者應拋棄,有病、殘、畸形和色暗的應棄之。攜魚途中,應考慮路途的遠近,容器不要太小,盛水量要多,水面上要留有空間,防止窒息。觀賞魚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但在具體選擇中都應看其魚體是否健康完整。若魚在不同水層上下暢遊,遊速不疾不徐是健康魚,凡離群獨遊或居於一隅,懶於遊動的魚,說明魚體病弱或衰老。魚體色彩鮮豔奪目為健康魚,暗淡無光澤為不健康的魚或老齡魚。另外,對那些有自由擇偶習性的觀賞魚,應挑選總是一前一後在一起遊動的兩條魚。掌握以上各點,一般都可以買到滿意的觀賞魚。

5、過水:過水不能心急。魚買回家後,應用清水清洗袋子,把原袋放進缸裡,讓魚適應缸中的水溫,約十分鐘後解開袋子,少量多次的往袋中加入原缸水,讓魚適應水質、水溫,時間儘量長一些,約二十分鐘後,就可以放魚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把袋中的水全部倒進新缸裡,應該用網把魚撈出後再放進缸內,這樣可以避免把水中的病菌帶進新缸內。過水時間長對魚是有很大好處的:首先,最大程度適應缸中水質、水溫的魚才能活下來,其次,魚在轉換環境時會分泌粘液來保護自己,這種粘液是有一定毒性的,對其它的魚、水草和水質都有一定的傷害。通過較長時間的過水,讓魚減少緊迫感,從而減少粘液的分泌,這樣才能獲得健康的魚。對水質要求過高的魚如紅綠燈、七彩等,常時間過水更是關鍵。

6、放養密度:放養密度與飼養容器的大小、魚的品種、魚體大小、水體生態條件、有無充氧設備及換水兌水次數等日常管理工作都有密切的關係,有觀賞角度上來說,一個水族箱裡如魚放養太少,就顯得空蕩,如放養太多,則又顯得擁擠,從科學性來講,放養過密則破壞了魚的基本生態條件,將會導致魚的死亡,所以放養密度應適中為好,如規格為60*35*35釐米的水族箱,可放小型魚30-40尾,中型16尾或體大魚6-8尾。

7、混養:至於搭配混養問題,應首先瞭解魚品種間或個體間食性與習性的差異,以及各個品種對水質的不同要求等生理特點,然後再確定能夠共養在一起的品種,搭配比例,宜以偶數或雌雄成對為好,最好大型魚不要和小型魚共養在一起,以免爭食,影響小型魚的生長發育。還應瞭解可以共養和不可以共養魚的種類。如虎皮魚就不能和各種神仙魚共養,不能共養的品種還有滿天星魚、鬥魚、紅寶石魚等。這類魚性情暴烈,具有較強的進攻性,有的還劃分勢力範圍,不許其他魚類進入它們的領地。一些性情比較溫和可共養的魚有:神仙魚、三角魚、接吻魚、各類燈魚等。還有一些魚是以其他魚作為自己的捕食物件的,像地圖魚、龍魚等只能單養。另外不同品種的魚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對飼水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和適應範圍,金絲魚、斑馬魚等喜歡在上層水域活動,虎皮魚、等喜歡在中層水域活動,而紅綠燈、扯旗等喜歡在水底層活動。因此在選擇混養時,應注意選擇喜歡在不同水域層次的魚來混養,科學地利用水中空間,達到水中游魚疏密有間,各得其所,有益於觀賞。

  

五、魚的疾病預防:

魚為什麼會生病?不外乎水質不良、打鬥受傷、食物處理不當等原因,以水質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當魚有病時首先要想到的是:水質是否出現了問題?是的話就要盡可能的多換水。水質出現了問題,也就是說水已經不適合養魚了,而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只有當細菌達到一定的數量,單位濃度過高的情況下才能令魚生病。

1、換水:通過少量多次的換水,改善水質,降低細菌的濃度,達到讓魚自動痊癒的目的。

2、用藥:藥物不能亂用,發病的初期,最好可以採取對魚傷害最小的方法處理。先換水三分一,同時把水溫升高至不低於30度,減少餵食甚至於停止餵食,也可以適當的放食鹽,通過這些較為輕微的措施,讓魚作自身調整,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達到自動痊癒的目的。病情嚴重而不得不用藥時,也要嚴格按照用藥量,千萬不能過量,24小時後,要換水不超過二分一,降低藥量後再次放藥浸泡,直到魚痊癒為止。當魚痊癒後,需要加強換水,儘快把藥物的殘留物排除,避免藥物中毒等後遺症。

注意事項:同一缸中,有的魚發病,有的魚不發病,並不代表沒發病的魚是健康的,只是魚存在個體體質差異而爾,也是需要治療的。可以一起治療,也可以隔離治療。草缸絕對不能下藥,否則當魚病好後,而水草卻遭遇到極大的傷害,可能會得不償失的。

養魚就是養水,水養好了,魚也就活了,人就更自在了。養魚最終還是要建立起一套經過自己實踐,適合自己操作,並行之有效的經驗。我們是要創造適合魚生存的環境,而不是強迫魚適應當前的環境,自由擺動的水草間,一群群五彩斑斕的小魚游來遊去,山巔穀底,翩翩嬉戲,聚添了大千世界之奧妙神秘。

編輯總結:以上就是觀賞魚養殖方法,觀賞魚養殖技術要點的相關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按照上面的方法來養殖,相信你的魚一定既漂亮又健康。

有效期通常是一年,要一年更換一次。

  

三、水族箱的設置

首先將箱體或其他設備均放入水中洗淨,把底砂反復淘洗乾淨。取底砂的2/3與水草基肥混合,均勻的放入箱底鋪平。再取其餘1/3放入箱中鋪開。底砂的總厚度可掌握在3-6釐米,前部略薄,後部略厚,將晾好水緩緩倒下,讓其向四周蔓延,水注入箱體的1/3時,將買回來的水草植入,種植水草前,應先剪去舊葉或受損的根葉,以不傷到根部為原則,輕輕地將水草種入底砂,種入的位置應事先規劃好,如紅葉與綠葉,明色與暗色,圓形葉與細長葉等,應該相互交錯種植,而較高大的水草宜放置在較後的位置,較矮小的水草,則可種在前面。水草種植完成後,便可開始加水,為防止底砂在加水時的流失與破壞而引起水的混濁,可在砂石上放置盤子或塑膠布,再將水緩緩注入缸中。加水至某個高度後,再將部分混濁水抽出,然後再繼續加水。如此重複幾次,可確保水族缸中的水的清淨。因為水草種類繁多,其最適宜生長的水溫也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將水溫設定於2 4~26℃之間,幾乎可以適應於各類水草。大部分水草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至中度硬水範圍內。

大的水族箱內可以選擇石材和沉木來搭配,會顯得有層次感,造景最重要是就是石材與沉木的搭配,如何來選擇最好的石材呢,石材最好是天然的、完整沒有切割過的,因為被切割過的石材放入水中會釋放出更多的水鹼,進而影響水的酸鹼度。沉木是一種樹木枯死以後炭化形成的,密度比較大,可直接沉入水中,如果沒有完全炭化沉木,會因浸泡釋放出黃色色素,影響水質,選擇沉木要選擇侵泡三個月以後的,沉木可以軟化水質,石材中釋放出的水鹼可以用沉木來軟化。

四、水族箱的日常管理

1、水質:PH值等於7的是中性水,大於7的是鹼性水,小於7的是酸性水,大部分的熱帶魚對水的酸鹼度要求不高,但對水的硬度要求比較高,硬度對魚的生長很重要,硬度過高魚體會長黑點等瑕疵,普通的魚適應的酸鹼度值為

6.5-8.0,例如孔雀、紅劍等等,也有一些魚對酸鹼度要求較高,像七彩神仙魚和燕兒魚就喜歡偏酸性的水,要獲得偏

酸性的水可使用增酸劑,要根據魚的要求不同來調節酸鹼度,以一米的水族箱,300升的水為例,先用測試劑測出水族箱內水的酸鹼度是多少,然後再配以增酸劑10毫升或15毫升調節,兩天加一次,如果底砂是鹼性的,每個星期調一次,如果是中性砂可以半個月左右用測試劑測一下,每次調節以0.5為單位來調。養魚的硬度在2-10之間最合適,硬度過高魚會不吃食或身體的著色變暗,硬度過高可加入軟水劑調節,軟水劑不可直接加入水族箱內,調節硬度時一定要缸外執行,以免損壞篩檢程式,一般調節4-5次硬度便可降到正常。

2、餵食:飼料分為活食、冷凍飼料,人工飼料。

人工飼料:小顆粒的飼料適合餵食一些成群的小型魚,比如燈科魚,每兩天投喂一次,直接投喂便可,顆粒大點的飼料適合餵食稍微體型大一點的觀賞魚,比如鸚鵡。顆粒飼料的缺點是在水面停留10秒後便開始下沉,會影響水質。另一種是薄片飼料,它的好外是可以飄在水面上,不會下沉影響水質,適合不經常管理水族箱的養魚愛好者。還有一種是貼片飼料,可以直接貼在水族箱內壁上,魚可以隨時食用,不吃的時候也不會化掉,適合經常出差的養魚愛好者。

活餌:能刺激魚的食欲,有線蟲、紅蟲等,給魚餵食活餌可以給魚增色,但是不易保鮮,當天吃不完的活餌第二天食用時必須消毒,否則魚會得腸炎,每天要讓魚保持少餐少量,讓魚處於半饑餓狀態,這樣可以使魚更活潑,有利於吸收,給魚投喂時,如果魚在一分鐘內吃完可投放兩次,不給魚餵食的話,雖不會餓死,但會影響體色。大魚要選擇大顆粒的飼料,小魚要選擇小顆粒的飼料,大魚吃小顆粒的飼料會吃不到,而小魚吃大顆粒的飼料會被撐死。

3、養水:養水先養水,養水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若使用自來水需要在敞口容器中靜置1-2天,如果準備養的魚和水草對水質要求苛刻還應作適當調整。養水期間最好能放進一些闖缸魚,就是對水質沒什麼要求,粗生粗養的那種,比如:金魚、紅箭等等。這樣做一來可以檢驗水質是否適合養魚,二來可為水族箱內的硝化細菌提供食物,有助於水族箱內硝化系統的建立。一個星期左右,水基本上可以養好了,這時就可以購買幾尾喜歡的魚回家養了,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裡要仔細觀察魚,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後再增加數量。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檢驗水質是否適合你養的魚,這對飼養要求較高的魚種來說是很重要的。為了水族箱內輔助硝化系統的建立,需在過濾槽裡放足夠的濾材,濾材數量越多,表面積就越大,硝化細菌的數量就越可觀。(硝化菌適用於海、淡水的水質輔助處理)

4、挑魚:購買魚時,不能挑那種品質十分特殊,對環境要求十分嚴格的魚,如紅綠燈、神仙魚等等,它們對新的環境、水質可能因不適應而死亡。以鸚鵡魚為例,同一群魚中,選擇個體較大的魚。魚體的體質強壯與否,我們都可以通過肉眼可以看出來,肥大雍腫者應拋棄,有病、殘、畸形和色暗的應棄之。攜魚途中,應考慮路途的遠近,容器不要太小,盛水量要多,水面上要留有空間,防止窒息。觀賞魚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但在具體選擇中都應看其魚體是否健康完整。若魚在不同水層上下暢遊,遊速不疾不徐是健康魚,凡離群獨遊或居於一隅,懶於遊動的魚,說明魚體病弱或衰老。魚體色彩鮮豔奪目為健康魚,暗淡無光澤為不健康的魚或老齡魚。另外,對那些有自由擇偶習性的觀賞魚,應挑選總是一前一後在一起遊動的兩條魚。掌握以上各點,一般都可以買到滿意的觀賞魚。

5、過水:過水不能心急。魚買回家後,應用清水清洗袋子,把原袋放進缸裡,讓魚適應缸中的水溫,約十分鐘後解開袋子,少量多次的往袋中加入原缸水,讓魚適應水質、水溫,時間儘量長一些,約二十分鐘後,就可以放魚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把袋中的水全部倒進新缸裡,應該用網把魚撈出後再放進缸內,這樣可以避免把水中的病菌帶進新缸內。過水時間長對魚是有很大好處的:首先,最大程度適應缸中水質、水溫的魚才能活下來,其次,魚在轉換環境時會分泌粘液來保護自己,這種粘液是有一定毒性的,對其它的魚、水草和水質都有一定的傷害。通過較長時間的過水,讓魚減少緊迫感,從而減少粘液的分泌,這樣才能獲得健康的魚。對水質要求過高的魚如紅綠燈、七彩等,常時間過水更是關鍵。

6、放養密度:放養密度與飼養容器的大小、魚的品種、魚體大小、水體生態條件、有無充氧設備及換水兌水次數等日常管理工作都有密切的關係,有觀賞角度上來說,一個水族箱裡如魚放養太少,就顯得空蕩,如放養太多,則又顯得擁擠,從科學性來講,放養過密則破壞了魚的基本生態條件,將會導致魚的死亡,所以放養密度應適中為好,如規格為60*35*35釐米的水族箱,可放小型魚30-40尾,中型16尾或體大魚6-8尾。

7、混養:至於搭配混養問題,應首先瞭解魚品種間或個體間食性與習性的差異,以及各個品種對水質的不同要求等生理特點,然後再確定能夠共養在一起的品種,搭配比例,宜以偶數或雌雄成對為好,最好大型魚不要和小型魚共養在一起,以免爭食,影響小型魚的生長發育。還應瞭解可以共養和不可以共養魚的種類。如虎皮魚就不能和各種神仙魚共養,不能共養的品種還有滿天星魚、鬥魚、紅寶石魚等。這類魚性情暴烈,具有較強的進攻性,有的還劃分勢力範圍,不許其他魚類進入它們的領地。一些性情比較溫和可共養的魚有:神仙魚、三角魚、接吻魚、各類燈魚等。還有一些魚是以其他魚作為自己的捕食物件的,像地圖魚、龍魚等只能單養。另外不同品種的魚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對飼水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和適應範圍,金絲魚、斑馬魚等喜歡在上層水域活動,虎皮魚、等喜歡在中層水域活動,而紅綠燈、扯旗等喜歡在水底層活動。因此在選擇混養時,應注意選擇喜歡在不同水域層次的魚來混養,科學地利用水中空間,達到水中游魚疏密有間,各得其所,有益於觀賞。

  

五、魚的疾病預防:

魚為什麼會生病?不外乎水質不良、打鬥受傷、食物處理不當等原因,以水質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當魚有病時首先要想到的是:水質是否出現了問題?是的話就要盡可能的多換水。水質出現了問題,也就是說水已經不適合養魚了,而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只有當細菌達到一定的數量,單位濃度過高的情況下才能令魚生病。

1、換水:通過少量多次的換水,改善水質,降低細菌的濃度,達到讓魚自動痊癒的目的。

2、用藥:藥物不能亂用,發病的初期,最好可以採取對魚傷害最小的方法處理。先換水三分一,同時把水溫升高至不低於30度,減少餵食甚至於停止餵食,也可以適當的放食鹽,通過這些較為輕微的措施,讓魚作自身調整,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達到自動痊癒的目的。病情嚴重而不得不用藥時,也要嚴格按照用藥量,千萬不能過量,24小時後,要換水不超過二分一,降低藥量後再次放藥浸泡,直到魚痊癒為止。當魚痊癒後,需要加強換水,儘快把藥物的殘留物排除,避免藥物中毒等後遺症。

注意事項:同一缸中,有的魚發病,有的魚不發病,並不代表沒發病的魚是健康的,只是魚存在個體體質差異而爾,也是需要治療的。可以一起治療,也可以隔離治療。草缸絕對不能下藥,否則當魚病好後,而水草卻遭遇到極大的傷害,可能會得不償失的。

養魚就是養水,水養好了,魚也就活了,人就更自在了。養魚最終還是要建立起一套經過自己實踐,適合自己操作,並行之有效的經驗。我們是要創造適合魚生存的環境,而不是強迫魚適應當前的環境,自由擺動的水草間,一群群五彩斑斕的小魚游來遊去,山巔穀底,翩翩嬉戲,聚添了大千世界之奧妙神秘。

編輯總結:以上就是觀賞魚養殖方法,觀賞魚養殖技術要點的相關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按照上面的方法來養殖,相信你的魚一定既漂亮又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