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個別裝飾公司給消費者挖的‘陷阱’越來越隱蔽, 家裝市場貓膩越來越多。 ”昨日, 消協副秘書長介紹了裝修市場存在的種種陷阱。 裝修市場存在諸多陷阱。
陷阱一:設計師故意增項, 多拿提成。 有的設計師在接單後, 為了多拿公司的提成, 不顧消費者家中的實際情況, 故意增加裝修項目:如不需做隔斷的地方添個隔斷, 沒必要吊頂的地方吊頂等等。 通過一番“設計”後, 裝修報價大幅高於原預算。
陷阱二:低報價招攬業務, 開工後再增項。 個別裝飾公司在客戶要求報價時, 採用“低開高走”的辦法,
陷阱三:謊報測量面積。 個別裝飾公司在施工面積上謊報、多報, 如在計算塗刷牆面乳膠漆時, 沒有將門窗面積扣除, 或者將牆面長寬增加, 以增加裝修預算。
陷阱四:材料採購以次充好。
在包工包料的裝修中,
個別施工隊在採購材料時做手腳,
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產品,
以低價次品充當正品等等。
陷阱五:巧設合同陷阱。 混淆材料籠統報價, 混淆概念多算費用是個別家裝公司慣用的伎倆。 簽約時將某一材料籠統報價計算, 施工時更換單項材料,
裝修前, 我們都會找很多裝修公司的資料進行預算報價上的比較, 裝修的造價始終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家裝公司, 在預算報價上的差異往往也很大。 許多消費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在同一個家裝市場裡, 同樣是面積為120平方米的新房, 一家公司的預算報價是9萬元, 而旁邊的另一家公司預算報價卻只有7.8萬元, 幾乎相同的裝修內容, 在價格上竟然相差上萬元。 裝修報價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差異懸殊為哪裡?
在家裝預算價格管理上, 因為受地區差異的影響, 目前國家並沒有統一的報價標準, 一些家裝市場也僅僅列出指導價供消費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