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裝修知識 » 裝修施工

家庭裝修謹防被忽悠 看明真相給您支三招

王先生今年4月初為自家110平方米的新房裝修, 他選擇的裝修公司在與他洽談時提供了一份預算報價單, 列出了用料、價格、人工、工時、管理費等專案。 雙方簽訂了32000元的裝修合同。 可剛施工, 工人報的增項竟達十多項。 工程竣工後發現竟比原合同多花了近萬元。

真相:很多裝修公司就是用這種方式降低報價先吸引客戶簽合同, 等施工開始後再進行增項, 這些增項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大部分價格會高於正常報價。

支招:簽合同前多詢問已經 裝修過的人或者是專業的 家裝 type=hidden name=k>家裝監理,

與盡可能多的公司洽談, 綜合對比。 列出一份自己需要做的工程項目, 確定沒有漏項, 並且在定好工程量後不再輕易聽從公司的意見添加不必要的增項。 總工程項目和單項價格談定了以後, 親自和裝修公司一同到現場確定每個專案的具體施工面積以及需要甲方提供的材料數量, 將其逐條落實到合同中。

忽悠2 使用“名牌建材”

裝飾公司基本都提供主材, 其宣傳資料中經常出現“高級瓷磚”、“名牌 櫥櫃”等字眼, 列舉一些市場上的知名品牌, 或者是提供一些自己公司生產的產品。 孫女士當初就是沖著某裝飾公司承諾提供多種名牌主材產品簽的合同, 但等材料進場的時候, 宣傳資料上寫著的實德塑鋼窗變成了從沒聽過的品牌。

該產品密封條不嚴, 配備的五金件都是塑膠的, 而好的產品應該用金屬的。

真相:這些公司的宣傳資料或是合同中只列舉主材的品牌而不注明具體的產品型號、價格範圍等細節。 我們都知道, 同一種品牌也會有不同檔次的產品線。 一般裝飾公司提供的都是該品牌中檔次比較低的, 而其號稱的同檔次品牌是根本沒聽過的, 是公司採購的檔次低、品質不過關的產品, 但是價格很低, 有些標榜自己公司生產的產品也只是貼牌而已, 具體的“身份”無從考察。

支招:事無巨細, 要求裝飾公司將具體的產品型號、價格、數量以及其所稱的同檔次品牌產品寫進合同, 到市場上核實該產品價格。 為了避免公司以次充好,

在最初約定付款方式時就應該做足文章, 一定採取分期多次付款的方式來制約公司的不規範行為。 在材料進場驗收合格後再支付中期款, 拒絕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材料進場。

忽悠3 設計師幫忙買建材

設計師:“您自己買材料耽誤時間不說, 還不會砍價, 我們買就比較方便, 而且能拿到團購的價格。 ”趙先生當初還真的為設計師的這一番表白感動了, 覺得把家裡的裝修交給這樣真誠負責的設計師便可無後顧之憂。 但趙先生一次無意間到另外一家分店詢問設計師幫他買過的一款產品價格, 隨意的討價還價後, 銷售員給出的價格比設計師買的低了一成。

真相:大部分初次裝修的業主會讓設計師或裝修工長充當參謀。

“精明”的設計師會耐心地陪業主一家一家地仔細挑選, 向業主介紹每種品牌的“內幕”, 最後走進一家店告訴業主, 這裡的產品最合適, 而且一向“信譽良好”。 設計師都有幾家“關係好”的材料商, 他們會通過這種方式收取相當可觀的一筆回扣。

支招:最踏實的辦法就是付費給專業的設計師, 讓其出具一張真正高水準的設計圖紙, 然後讓裝修公司包清工, 主材自己選購。 為了降低風險, 最好對設計師介紹的產品進行核實, 通過詢問有裝修經驗的人或是到專業的網站論壇中與網友交流一下, 確定產品品質和價格合適後再去購買。 還要將主材的品牌、等級、規格、型號、色澤、價格等明確落實到合同中, 以免材料進場後被調包。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