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膜表面有一薄層粉化物, 拭之即掉落。
原因:
1)內牆漆用於戶外;
2)過度稀釋, 漆膜太薄, 樹脂無法有效粘結顏填料;
3)底材太疏鬆, 樹脂過多滲入基底, 無法有效粘結顏填料;
4)施工時基底溫度過低, 成膜不佳;
5)基底及環境濕度過高, 重塗時間短, 通風差, 無法完全成膜;
6)基底鹼性過高, 漆膜被破壞;
7)測試時未夠7天成膜期;
解決方法:
1)剷除粉化層;
2)選用合適的油漆;
3)遵循施工規範, 切勿過度稀釋;
4)必要時需選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基底;
5)保證施工環境符合施工要求
%26#9770;二、光澤不均
現象:
塗膜光澤不均一, 明暗分佈,
原因:
1)基底疏鬆度不均一, 對樹脂的吸附性不同;
2)底漆、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勻;
3)噴塗時局部幹噴;
4)同一面牆使用不同施工工具;
5)同一面牆使用不同批號產品;
6)未能有效“濕接”, 接痕明顯;
7)基底溫度過高或油漆乾燥過快。
解決方法:
1)使用底漆, 特別是局部修補處, 必須與周邊同上底漆後再施面漆;
2)確保各層厚度一致, 無漏刷;
3)確保使用一致工具, 在同一面牆使用同一批號產品, 在分格區內保證濕接。
4)確保施工條件、施工工藝符合要求;
5)根據不同的氣候選擇合適的稀釋劑來調整油漆的乾燥時間
%26#9770;三、起泡、剝落
現象:
塗膜隆起成泡或破裂成皮。
原因:
1)基底膩子以石膏粉、滑石粉、雙飛粉為主, 遇水膨脹, 頂起漆膜,
2)基底水分過高, 向外擴散時其壓力把漆膜鼓起, 特別是 透氣性差 的產品;
3)土建時防水處理差導致雨水通過裂縫或未上漆基面進入基 底, 或有漏水, 擴散時破壞漆膜。
解決方法:
1)剷除所有起泡、剝落部分, 若是由於膩子原因引起問題, 剷除膩子並用合適的 膩子重刮;
2)遵循施工規範, 做好基底防水層, 施工前對基底裂縫進行修補, 保證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
要求, 必要時在局部區域增加漆層以保證阻止雨水滲入
%26#9770;四、褪色、變色
現象:
塗膜顏色發生均勻或不均勻變化, 整體發花, 尤其紅色或黃色。
原因:
1)有機顏料耐候性較差, 紫外線照射下變色;
2)基底鹼性過高, 滲出後破壞漆膜中的顏料
3)鹽鹼在表面析出;
4)深色若漆膜粉化,
解決方法:
1)選用較暗的顏色, 通常會有較好的耐候性和抗鹼性;
2)遵循施工規範, 保證基底鹼性符合施工要求, 尤其是後修補部分;
3)使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基底
%26#9770;五、泛堿
現象:
塗膜表面出現鹽鹼析出, 在表面形成白色流掛或破壞漆膜附著力。
原因:
1)基底不乾淨, 有油脂、脫模劑等存在;
2)基底水分含量過高, 或有鹽鹼析出;
3)基底嚴重粉化或打磨後未除塵;
4)選用的底漆與基底不相適應。
解決方法:
1)剷除所有受影響而失去附著力之漆膜, 清潔牆面, 待幹透;
2)若基底嚴重粉化, 則應用合適的滲透性底漆對其進行封固;
3)遵循施工規範, 做好基底防水層, 保證基底條件符合施工要求;
4)使用合適的底漆。
%26#9770;六、附著力不佳、片狀剝離
現象:
塗料施工後,
原因:
1)鮮紅、鮮黃本身遮蓋力差;
2)底、面塗顏色反差明顯;
3)油漆被過度稀釋, 漆膜太薄;
4)基底為凹凸面, 通常凸面漆膜過薄。
解決方法:
1)使用與面漆顏色相類似但稍淺的中層漆或底漆;
2)控制稀釋比例, 保證稀釋度小於5%;
3)滾筒施工效果較好;
4)對某些顏色或基底應適當增加面漆層數。
%26#9770;七、長黴長藻
現象:
塗膜表面有灰黑色的黴菌或綠色藻類生長, 破壞外觀, 尤其是在潮濕處。
原因:
1)累積在塗膜表面的塵埃帶有養分, 在潮濕處有利於 黴菌或藻類生長。
解決方法:
1)外牆用高壓水強沖洗;
2)用合適的殺黴水或漂白液清洗長黴長藻處;
3)若環境特別惡劣, 應用特別配方, 適當增加防黴抗藻能力。
%26#9770;八、浮水印
現象:
側看塗膜, 發現其表面有不規則斑塊, 光澤較低。
原因:
1)基底水分含量過高;
2)有漏水、滲水;
3)施工時環境濕度過高。
解決方法:
1)確保基底幹透;
2)確保無漏水、滲水;
3確保施工時各種條件符合要求;4)必要時選用合適的底漆封固。
%26#9770;九、汙跡
現象:
塗膜有汙跡流掛, 破壞美觀, 通常在窗下及靠近屋頂處出現。
原因:
1)污染速度超過了漆膜的耐汙性;
2)建築結構使得雨水容易沖下積累的塵埃, 並流掛在牆面上。
解決方法:
1)清潔牆面;
2)選用抗汙性更強的產品;
3)改變建築結構設計, 窗臺有滴水簷, 屋頂有女兒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