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傳統的格子間不同, 美國很多公司, 尤其是研發和銷售部門開始採用開放式設計, 而且不再給員工指定辦公室和辦公桌。 例如, 《環球時報》記者工作的地方, 辦公樓每層主體是一個沒有牆壁的開放空間, 其間穿插佈置著辦公區、休息娛樂區、討論區。
記者的同事帕迪比較喜歡五樓的裝修風格。 早上來到單位後, 帕迪直奔五樓, 在安靜處找一個還沒被“佔領”的辦公桌, 安營紮寨。 辦公桌上已經配置了網線, 液晶顯示幕、鍵盤、滑鼠等電腦配套設備, 帕迪只要把自己的手提電腦接上網路, 就可以開始工作了。 除了手提電腦, 公司還給每個員工配置一部藍莓手機,
10點鐘的時候, 帕迪和幾個同事約好在一樓小會議室討論一個問題, 她迅速地把電腦和正在用的檔收好, 放進一個空儲物箱裡, 設好儲物箱開啟密碼, 下樓去開會。 等她開完會, 吃過午飯, 再回到五樓的時候, 早上坐的那個位置已經被別人占了。 帕迪正好也想換換環境, 她拿上電腦來到視野開闊、光線充足的頂樓。 在頂樓上班的幾個同事正要去吃午飯, 剛巧空出桌子。 於是, 帕迪的辦公室從五樓一下子蹦到頂樓, 她對記者說:“我很贊成這種安排, 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心情和手頭工作的需要改變辦公環境,
流動工作空間也提高了辦公場地和設備的利用率。 據統計, 一家有1000名員工的機構, 其實只需要700張辦公桌。 因為普通員工平均有15%-30%的時間要離開辦公桌, 去開會、參與討論、接受培訓、休假等等。 而管理層職員的辦公桌利用率就更低。 因此, 如果辦公場地和設備不固定分配給個人, 而是由大家輪流使用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