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家居生活 » 家紡

古代青瓷發展歷程簡介

取動物形象為器皿的造型, 早在青銅器時代就廣為流行。 後來匠師們集先民鑄動物形象器皿的技巧塑造出許多外觀優美、經濟實用的象生瓷, 開創了青瓷動物造型的一代風尚。

除常見的日用品, 碗、硯、盂、瓶等外, 各式動物造型, 如鎮墓獸、雞籠、狗圈、豬圈等冥器, 還選擇雞、狗、羊、熊、獅、虎、鳥、蟾蜍等多種動物形象作為器皿的整體或局部造型, 更是六朝青瓷的顯著特徵。

魏晉六朝時期,

長江以越窯、甌窯、洪州窯、婺州窯等生產青瓷製品系列, 胎質很堅致, 胎土呈青灰色具有深淺不同。 釉的密度和胎骨已相適應, 即胎, 釉膠著力強, 因火候不易掌握故釉面不完全純淨, 且成色略有差異, 除青色外, 另有青綠色、黃綠色等。 釉質有透明的玻璃釉和不甚透明的兩種。 前者施釉肥厚, 且多有細小開片紋, 後者則大多無紋片。

六朝青瓷除了青瓷羊、獅型燭臺外, 雞首壺這種器皿已成為六朝青瓷的斷代准器之一。 很多古瓷藏家一直很難以理解為何其從三國時橫空出世, 繼而在六朝達到鼎盛而到了隋唐卻又了然絕跡?雞首壺這一獨特造型象徵著那個時代, 從實物史料上看雞首壺有一定的演變過程。 早期的雞首壺形為小盤口罐, 肩部塑一雞首;另一面貼三角形狀的雞尾, 兩側有小鋪首, 到東晉雞首壺已基本定型, 壺身變大, 肩部的雞首上塑有公雞冠及母雞冠, 有雙雞首和單雞首, 頸部加長, 圓啄有孔及實心兩種, 普遍裝有把手, 把手有圓錐型、小手型、雙柱型,

一端呈龍首狀, 從鋪首到半環式系又到平面橋形耳系, 南北朝壺體開始變瘦長、挺拔, 把手高於盤口, 六朝時期的青瓷雞首壺, 應是一種陪葬品。

筆者有一件雙雞首壺供收藏愛好者欣賞, 圖中青瓷雞首壺年代為東晉, 距今約1500年左右, 器高25釐米, 腹部直徑14.5釐米,

盤口直徑9.5釐米, 底部直徑12釐米。 雙圓柱把柄上塑有龍首, 龍首口叼盤口, 生動逼真, 高昂的雙雞首, 雞冠高聳, 眼珠傳神悅目, 雞啄圓無孔,

剛勁有力的身軀, 仿佛報曉雄雞雙雙引吭啼鳴, 兩側有對稱的平面橋型系, 通體施青釉微黃, 胎釉結合緊密, 釉面亮光瑩潤, 有細小開片紋, 平底無釉, 有紅褐色墊燒痕, 為越窯青瓷品種, 加上龍柄, 雙雞首的造型實為稀罕之物也。

該壺具有強烈的時代個性“魏晉風度”雄健的器型, 獨特、別致的造型, 時代特徵十分明顯, 品相完好, 為六朝青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古陶瓷收藏蔚然成風的今天, 六朝青瓷被越來越多的收藏家看重, 視為珍藏品種, 其升值空間不言而喻。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