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佳園的邱小姐房子裝修完不到兩個月, 就發現地板開裂、牆面起泡, 室內氣味難聞, 她找家裝公司交涉, 歷經兩個月的反復後, 對方撂下了一句話:這些事你憑什麼讓我們負責?
憑什麼?
就憑你收了消費者的錢!
但深究一下,
家裝企業如此發問又似乎不無道理。
一組資料表明, 家裝投訴中, 84%屬於涉材投訴, 材料又不是家裝企業生產的, 充其量家裝企業也就是個材料合成商, 材料本身的問題憑什麼讓人家來承擔。 如果說經濟投訴、服務投訴讓家裝企業買單恐怕沒有人會提出異議, 可是數量龐大的涉材投訴真還難理直氣壯地讓家裝企業照單全收。
現在的家裝基本包含六大環節, 即設計、施工、材料、環保、價格、售後。 六大環節內容涵蓋了從服務業到製造業的幾乎所有內涵, 理論上家裝業應該對所有的內容負責, 但市場發展的規律表明:對所有的內容負責就是對所有的內容都不負責。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規範家裝市場的行規, 但在實際管理中, 這些行規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鄉規民約, 面對彈性極大、千變萬化的家裝行業, 這些行規更多成了君子協定, 根本形成不了對市場、對企業的有效制衡。
能不能有一種形式包含了這六個環節的主要責任, 讓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簡簡單單地知道:誰在為我負責!
管理之所以無法落地, 責任的物件之所以難以明確, 其實問題還是處在一個癥結上:家裝行業迄今為止還沒有拿出成批的獨立產品可供市場、客戶選擇和評判。
其實出路既簡單又複雜, 簡單的是:家裝行業拿出自己的完整產品而不再成為眾多行業的手工拼湊作坊;難的是:家裝產品的開發, 沒有個十年八年的修煉和數額巨大的投資, 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