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空運能力, 其空運司令部下屬幾百架運輸機, 可向地球任何一個角落快速部署作戰力量。 下面我們就來細看看美國最大運輸機有哪些吧!
美國最大運輸機
C-17(環球霸王)
C-17, 是美國由麥道公司最新研製的先進戰略、戰術軍用運輸機, 將取代C-141、C-5及C-130戰略、戰術運輸機。 C-17既能裝載大量物資經空中加油直接運往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又能以傑出的短距起落性能在前線一般機場起降, 為前沿部隊提供後勤支援。 所以, 它的作戰範圍和功能已涵蓋了過支C-5世型機和C-130中型機所具備的一切。
1980年10月, 美國空軍發出了研製新一代戰略運輸機CX的招標, 1981年, 幾家飛機公司相繼投入競爭, 8月29日, 麥道公司被選為主要承包商。 1991年6月, 原型機試飛上天, 1993年開始交付試用, 目前仍在發展與生產中, 單價高達一億多美元。 由於開支過大, 原計劃採購210架的想法估計很難實現。
C-5“銀河”(Galaxy)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遠端軍用運輸機, 1963年開始研製, 1968年6月原型機首次試飛, 1970年春開始交付美國空軍使用。 C-5主要用於運載坦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架橋設備等大重量大尺寸設備,
後來C-5A在使用中發現機翼後樑出現裂紋, 1978年美國空軍決定為所有在服役的77架C-5A更換新機翼, 新機翼採用強度更高、更耐腐蝕的新型鋁合金, 使用壽命增加到30000飛行小時。 相當服役20年。 C-5A的機翼更換工作已於1987年全部完成。
為了保證機動能力, 美空軍需要更多的遠端運輸機。 洛克希德公司向美國防部提出, 願以45.8億美元的固定價格提供50架C-5B,1982年夏, 美國會批准了這個方案。 C-5B的氣動外形與內部佈局與C-5A完全相同, 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 載荷能力增加。 C-5B的生產與C-5A更換機翼的工作同時進行。
C-141“運輸星”(Sarlifter)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遠端軍用運輸機, 主要用於運送兵員和武器裝備。 1961年3月開始研製, 共製造5架原型機, 第一架於1963年12月首次試飛, 1965年4月開始交付美國空軍使用。
C-141有兩種型別。C-14lA基本型,1964年4月首批定貨127架,曾在越南戰爭中使用,在中東戰爭中曾為以色列空運過大批作戰物資。在1967年由於越南戰爭的需要曾2次追加定貨,使總定貨數達到279架,1982年2月交付完畢後停產。
C-14lB,A型的改裝加長型、A型由於貨艙容積的限制常常使飛機達不到最大起飛重量,此外為了遠端戰略運輸還需加大航程。為此洛克希德公司根據空軍的要求對270架C-141A進行改裝,主要是加長機身:機翼前加長4.06米,機翼後加長3.05米:從而使貨艙容積增加61.48立方米,裝載能力提高30%。此外還改裝了機翼根部整流罩,使升力分佈更加合理,提高了飛機的疲勞壽命,改裝後的飛機可延壽12~18年。為加大航程,加裝了空中受油設備。改裝工作1976年開始,1977年3月原型機YC-14lB首次試飛,1979年12月第1架交付使用,1982年6月270架全部改裝完畢,整個機隊改裝工作歷時4年,耗資6.5億美元。
C-130飛機是美國第一種設計成功並正式使用的裝渦輪螺槳發動機(渦槳)的軍用運輸機,也是第一種依照美國空軍和陸軍的統一技術要求開發的運輸機(1948年空軍從陸軍中分出並獨立後,原陸軍航空兵及兵員運輸的要求由後者提出,並與空軍共同確定飛機設計目標)。
根據兩方略有不同的招標要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設計出洛克希德82型方案,並於1954年8月23日試飛了原型機,後取名YC-130,並確定採用YT56-A-1發動機。
批量生產的C-130A於1955年4月7日試飛,公司代號洛克希德182,與原型區別在於部分飛機在機頭下方有一個裝APN-59雷達的天線罩。C-130A很快就被配備在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太平洋航空軍團和駐歐航空軍團。
C-130有一近圓形截面的粗大的機身,機頭是駕駛艙,內坐多名空勤人員。機頭下是突出的雷達罩,機身中段是長12.61米,寬3.13米,高2.81米,總容積121.7立方米的貨艙,可運載92名武裝士兵或64名傘兵或74名傷兵。可一次運載13.5-20噸物資,選擇方案極為豐富,如1門155毫米榴彈炮及牽引卡車;偵察直升機1架;3枚“誠實約翰”導彈;2輛中吉普或2枚奈基“大力神”防空導彈及其發射架。C-130的上翹機尾是兼作貨橋的貨艙大門,裝卸方便。前三點起落架均可收機身,其短支柱使機身靠近地面,便於裝卸作業。機翼為梯形平直上單翼,裝四台渦槳發動機短艙,後緣配富勒襟翼。機尾可另掛8個火箭助推器,縮短起飛滑跑距離。C-130還可視使用環境改裝雷地滑橇,便於極地使用。
C-27是義大利G.222的美軍編號,美軍裝備該機數量不詳。G.222是義大利飛機公司研製的渦槳式中程軍用運輸機。1963年開始研製,1970年7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6革開始交付部隊使用。1963年,開始初步設計但直到1972年7月軍方才提出訂購44架,並且拖到1974年4月才正式為首批12架生產型飛機撥款,因此致使飛機的研製過程拖了近十年。第一架生產型飛機於1975年12月開始試飛,1976年失產型飛機開始交付。至1983年中,G.222各型共有訂貨83架。目前,G.222的生產速率為每年11架。飛機銷售單價為1000―1400萬美元(1983年美元植)。
C-27J在同級飛機中是唯一專門設計成軍用運輸機的,其載重為11.35噸。該機與美陸軍及空軍的現役飛機具有交互操作能力,具有相似的裝載系統和同樣的463升標準貨盤。C-27J還與C-130J有高度的通用性,使用相似的發動機及航電設備。該機的貨艙可不用拆卸,直接裝運美陸軍的許多裝備,如車輛、野戰火炮、直升機的發動機及槳葉等。C-27J有兩扇側門,可運送62名乘客或34名全副武裝的傘兵。
1965年4月開始交付美國空軍使用。
C-141有兩種型別。C-14lA基本型,1964年4月首批定貨127架,曾在越南戰爭中使用,在中東戰爭中曾為以色列空運過大批作戰物資。在1967年由於越南戰爭的需要曾2次追加定貨,使總定貨數達到279架,1982年2月交付完畢後停產。
C-14lB,A型的改裝加長型、A型由於貨艙容積的限制常常使飛機達不到最大起飛重量,此外為了遠端戰略運輸還需加大航程。為此洛克希德公司根據空軍的要求對270架C-141A進行改裝,主要是加長機身:機翼前加長4.06米,機翼後加長3.05米:從而使貨艙容積增加61.48立方米,裝載能力提高30%。此外還改裝了機翼根部整流罩,使升力分佈更加合理,提高了飛機的疲勞壽命,改裝後的飛機可延壽12~18年。為加大航程,加裝了空中受油設備。改裝工作1976年開始,1977年3月原型機YC-14lB首次試飛,1979年12月第1架交付使用,1982年6月270架全部改裝完畢,整個機隊改裝工作歷時4年,耗資6.5億美元。
C-130飛機是美國第一種設計成功並正式使用的裝渦輪螺槳發動機(渦槳)的軍用運輸機,也是第一種依照美國空軍和陸軍的統一技術要求開發的運輸機(1948年空軍從陸軍中分出並獨立後,原陸軍航空兵及兵員運輸的要求由後者提出,並與空軍共同確定飛機設計目標)。
根據兩方略有不同的招標要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設計出洛克希德82型方案,並於1954年8月23日試飛了原型機,後取名YC-130,並確定採用YT56-A-1發動機。
批量生產的C-130A於1955年4月7日試飛,公司代號洛克希德182,與原型區別在於部分飛機在機頭下方有一個裝APN-59雷達的天線罩。C-130A很快就被配備在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太平洋航空軍團和駐歐航空軍團。
C-130有一近圓形截面的粗大的機身,機頭是駕駛艙,內坐多名空勤人員。機頭下是突出的雷達罩,機身中段是長12.61米,寬3.13米,高2.81米,總容積121.7立方米的貨艙,可運載92名武裝士兵或64名傘兵或74名傷兵。可一次運載13.5-20噸物資,選擇方案極為豐富,如1門155毫米榴彈炮及牽引卡車;偵察直升機1架;3枚“誠實約翰”導彈;2輛中吉普或2枚奈基“大力神”防空導彈及其發射架。C-130的上翹機尾是兼作貨橋的貨艙大門,裝卸方便。前三點起落架均可收機身,其短支柱使機身靠近地面,便於裝卸作業。機翼為梯形平直上單翼,裝四台渦槳發動機短艙,後緣配富勒襟翼。機尾可另掛8個火箭助推器,縮短起飛滑跑距離。C-130還可視使用環境改裝雷地滑橇,便於極地使用。
C-27是義大利G.222的美軍編號,美軍裝備該機數量不詳。G.222是義大利飛機公司研製的渦槳式中程軍用運輸機。1963年開始研製,1970年7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6革開始交付部隊使用。1963年,開始初步設計但直到1972年7月軍方才提出訂購44架,並且拖到1974年4月才正式為首批12架生產型飛機撥款,因此致使飛機的研製過程拖了近十年。第一架生產型飛機於1975年12月開始試飛,1976年失產型飛機開始交付。至1983年中,G.222各型共有訂貨83架。目前,G.222的生產速率為每年11架。飛機銷售單價為1000―1400萬美元(1983年美元植)。
C-27J在同級飛機中是唯一專門設計成軍用運輸機的,其載重為11.35噸。該機與美陸軍及空軍的現役飛機具有交互操作能力,具有相似的裝載系統和同樣的463升標準貨盤。C-27J還與C-130J有高度的通用性,使用相似的發動機及航電設備。該機的貨艙可不用拆卸,直接裝運美陸軍的許多裝備,如車輛、野戰火炮、直升機的發動機及槳葉等。C-27J有兩扇側門,可運送62名乘客或34名全副武裝的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