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聽說,
現在朱德庸的工作室已不是單純的工作室,
而是個工作與住家功能兼具的地方。
一聽到這裡,
不禁在腦袋上方出現一個很大的泡泡,
想像一個既是工作室,
又是住家的樣子,
努力把硬邦邦的工作環境和柔和溫馨的住家環境結合在一起,
可惜能力不足,
得不到任何滿意的畫面,
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和客廳連結的開放式廚房
終於來到了朱德庸工作室的門口,
在朱德庸夫妻倆的歡迎下,
我看到一個文人氣息濃厚,
休閒氣氛洋溢的工作空間,
而且有很多佈置巧思點綴其中,
或現代,
或古典,
巧妙地揉合出一種主人專屬的味道,
是個嗅不出辦公味道的工作室。
皮質沙發椅達裡找到安身好所在
朱大嫂說:“買的時候就是要拿出來做工作的,
可是我跟設計師說,
我要這裡像個書房,
不要像一個公司。
”就這樣,
朱大嫂提出設計基調,
交由認識的設計師全權規劃,
將原來的夾板隔間打通,
空間往露臺推出去加大,
特別規劃了一個具有社交功能的開放式廚房,
並以櫻桃木為主要建材,
根據工作室的空間比例量身定制桌櫃,
使得整體的空間感呈現最佳狀態。
朱德庸笑著說:“廚房的櫃子,
客廳的櫃子等,
都是在房子裡做的。
”設計師朋友告訴他,
將來要搬家的時候,
惟一的辦法就是鋸掉才能拿出去。
七年前,
朱德庸夫妻倆決定將工作室增添住家功能,
於是移動傢俱,
將辦公區改為客廳區,
把畫室改為臥房,
並在房裡量身定制衣櫥和主床等。
朱德庸說,
其實這裡的樣子,
是慢慢調整,
一點點抓回來的。
比方說,
到現在都還沒找到合適的電視櫃,
所以電視還是大剌剌地擺放在地上而客廳的一張皮制沙發椅本來是另一處家裡的,
因那裡在改裝,
便移到這裡放,
結果發現好像在這裡比較適合。
另外,
客廳的大沙發也有一段故事。
朱大嫂說:“當初設計師朋友特地從米蘭訂購的時候,
沙發套是歐洲相當流行的褪色畫圖案。
”可是她不是很喜歡,
事隔一年之後,
竟讓她在臺北家居館找到這組沙發的米色沙發套和靠墊。
現在,
這裡每個角落,
每件傢俱都有主人的巧思,
都有一段故事,
都會跟你說話,
完全感受不出是個工作機能為主的空間。
朱德庸說,
他們夫妻倆很喜歡散步。
所以,
房間裡可以看到他們在各地散步時的記憶,
比如說在客廳大沙發後的長矮櫃桌上,
有從東京澀穀撿的松果,
在日本旅遊時的車票等等。
把生活的東西拿來作為家飾品,
是朱德庸工作室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