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的統治者很重視繪畫。 《遼史·本紀》載:太祖九年(915年)畫《君基太一神像》, 神冊六年(921年)畫《招諫圖》, 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建日月四時堂, 圖寫古帝王之事於兩廡。 ”遼設有翰林圖畫院, 《遼史·聖宗紀》載:開泰七年(1018年)“詔翰林待詔陳升寫《南征得勝圖》於上京五鸞殿。 ”又《遼東行部志》載:翰林待詔田承制在宿懿州嚴寶寺畫《二十八宿》。
興宗好儒術, 工丹青, 以畫鹿著名, 重熙九年(1040年)遣使于宋, 自畫《幹角鹿圖》為獻, 宋仁宗掛之于太清樓, 召君臣觀賞, 成為宋遼友好美談。 遼的貴族畫家有東丹王耶律倍(後改名為李贊華)、世宗耶律阮(倍長子)、耶律題子、蕭瀜, 還有著名畫家胡壤、胡虔、高益, 都是契丹人。
《東丹王出行圖》是—幅表現人物鞍馬內容的畫, 與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稱南宋陳居中臨《東丹王還塞圖》卷的構圖、人物極似。 畫中繪有六人騎在駿馬上, 他們各具姿態, 衣冠、服飾、佩帶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異。 馬則矯健、豐肥, 左右顧盼, 慢跑前行。
東丹王在馬背上手把韁繩, 面帶憂鬱, 若有所思, 情緒正和他棄遼投後唐的處境吻合。 人物及馬的線條描繪細膩精良, 賦色華麗, 盡顯宮廷繪畫之特色。 構圖佈勢前後照應, 疏密相宜, 整個畫面人物和馬的動態形成—種行進的韻律。
《東丹王出行圖》卷末有無名氏題“世傳東丹王是也”, 書風近宋高宗趙構。 李贊華自投後唐明宗後, 長期居住在中原, 其畫風對後人影響很大,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均有著錄與評價。 從文獻著錄來看,
李贊華(898—936), 即耶律倍, 契丹人, 遼代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長子, 封東丹王, 投後唐明宗, 賜姓名李贊華(原契丹名為耶律倍), 後被明宗養子遣人殺害。 通陰陽, 知音律, 工遼、漢文章, 擅畫契丹人物。 遼東丹王李贊華自投後唐明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