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家居生活 » 家紡

構思精巧的子母雞圖

《子母雞圖》右上署款“畫院王凝”, 是王凝存世的唯一作品。 作者在構思上別出心裁, 畫一隻雌雞帶雛覓食突遇強敵時的緊張情形, 母雞機警地奮力張翅護雛, 怒目圓睜, 俯首向前, 雞雛們有的驚恐地躲在翅下, 有的好奇地探頭張望, 尾後的雞雛還不知危險已經來臨……, 滿幅透露了擬人化的親子之情, 在這特定環境裡顯得更加鮮明。 作者的匠心還在於不在畫面上出現強敵, 而是通過表現雞的活動讓欣賞者感受到畫外之畫。 畫風華貴而精練, 設色簡淡鮮亮, 描法柔細雋秀。

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故宮藏畫精選》。 圖的右上方題“畫院王凝”, 米芾在其《畫史》中說, 王凝系江南人, 當過北宋畫院待詔, 工鳥獸, 善寫鸚鵡、獅、貓, 不僅形似, 也注重神態, 自成一格。 此頁《子母雞圖》也正是臻於形神兼備的境界:是以一隻大母雞為中心、周圍倚著八隻剛孵出的小雛雞而構圖的,

母雞羽毛豐潤而鬆弛, 翅膀半伸庇護著小雛雞, 小心翼翼地教著它們啄食本領, 畫家以工筆細描母雞產後常見而獨特表現的情態。

而那八隻小雛雞:四隻躲在母親翅下, 前後各探出兩隻頭, 母親右身邊也有一隻在探頭, 母親背上正匍匐著一隻白羽毛小雛雞,

正展開小翅想往下飛, 張著嘴嗷嗷待哺, 前端的兩隻小雞一隻正回頭望著, 一隻正張開嘴盯著母親嘴, 似在接受餵食;它們神情雖各異, 但皆帶些呆頭愣腦, 以癡疑、新奇的眼光望著這陌生的新世界。 作品形象稚愛傳神, 色彩淡雅, 富於人情味。

該畫子母雞淡筆勾勒, 背景以濃墨添實, 遂使主題突出, 體物傳神, 表現奇特, 為宋代翎毛畫佳作之一。 詩塘有明惠宗行書禦題七律一首。 憲宗酷愛此圖, 題贊抒發自己的感觸。 畫中並沒有作者的簽名或印記, 但從對於物象細膩入微的描繪手法來看, 應是一幀寫生意味濃厚的宋代院畫傑作。

描繪雞類的卷軸面屬於花鳥畫科的分支翎毛類。 花鳥畫在唐代獨立成畫科, 在此之前, 以雞為主的繪畫題材就已廣泛流行,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畫雞蘊含丁豐富的文化內容, 因時代和時節的不同, 其內容也各有不同, 從消災驅鬼的宗教功能, 到政治上的禮教作用和藝術上的審美享受應有盡有。

畫雞的初衷首先是驅除災異。

根據傳說, 畫雞的風俗早于周代, 據晉王嘉《拾遺記》載, 堯在位七十年, 有一種狀如雞的鸞雛歲歲來集, 它能逐搏猛獸虎狼, 使妖群鬼怪不能為害, 故周代百姓刻木為雞或畫雞、鑄雞, 置於牖上。 這些很可能與早期圖騰崇拜的餘緒有關。

王凝(西元11世紀), 北宋畫家。江南人,生卒年不詳。畫院待詔,為熙寧(1068-1077)前畫院高手,工畫花竹、翎毛,《宣和畫譜》稱:“下筆有法,頗得生意。又工為鸚鵡及獅、貓等,非山林草野之所能,不唯責形象之似,亦兼取其富貴態度,自是一格,苟不能焉,終不到也。”重視寫生,觀察入微,用筆工整,設色絢麗,神態逼肖,形神兼備,筆力精勁,具有宋代院體畫特點,作品流傳甚少。《宣和畫譜》著錄禦府藏其《繡墩獅貓圖》一幅。

傳世作品有《子母雞圖》冊頁,紙本,設色,縱42.2釐米,橫32.3釐米,描繪一隻母雞攜群雛作啄飼狀之情景,以形寫神,構思巧妙,藏露倚側,曲盡其妙,筆墨簡練,韻格清新,耐人尋味。畫面鈐有元代顧德輝“金粟道人”、明代“侯懋功印”、清代“宣統御覽之寶”和“錫山談氏珍藏”等收藏印5枚。此圖原為清宮舊藏,是故宮《集古圖集》冊頁之一幀,《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畫家。江南人,生卒年不詳。畫院待詔,為熙寧(1068-1077)前畫院高手,工畫花竹、翎毛,《宣和畫譜》稱:“下筆有法,頗得生意。又工為鸚鵡及獅、貓等,非山林草野之所能,不唯責形象之似,亦兼取其富貴態度,自是一格,苟不能焉,終不到也。”重視寫生,觀察入微,用筆工整,設色絢麗,神態逼肖,形神兼備,筆力精勁,具有宋代院體畫特點,作品流傳甚少。《宣和畫譜》著錄禦府藏其《繡墩獅貓圖》一幅。

傳世作品有《子母雞圖》冊頁,紙本,設色,縱42.2釐米,橫32.3釐米,描繪一隻母雞攜群雛作啄飼狀之情景,以形寫神,構思巧妙,藏露倚側,曲盡其妙,筆墨簡練,韻格清新,耐人尋味。畫面鈐有元代顧德輝“金粟道人”、明代“侯懋功印”、清代“宣統御覽之寶”和“錫山談氏珍藏”等收藏印5枚。此圖原為清宮舊藏,是故宮《集古圖集》冊頁之一幀,《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