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幅畫的構圖均衡原理來看, 人物的分量是比較重的, 可以與大片樹林或建築物等其他景物形成均衡效果。 人物還常常安排在畫幅的重要位置, 使景色增加活力與生動感。 人物的數量和位置, 要按生活特點和畫面形式的需要來考慮。
人物形象, 具有生理上的、社會性的和精神方面的種種特徵。 生理特徵包括性別、年齡和體型、外貌等;社會特徵是由於生活的經歷和職業等社會因素造成的, 可反映在服飾、儀錶等方面;精神特徵是性格和情緒在體態、表情中的顯露。
這是由於人物的形體與結構最為複雜, 而且人具有生命, 有千姿百態的變化和豐富的表情, 表現難度很大。
以景為主的畫面, 人物在環境中一般都不會太大, 畫人物要符合透視的原理, 才能使遠近不同位置的人立足於地面, 如違反透視規律, 人物很可能會出現脫離地面飄浮在空中的錯覺。 避免這類錯誤的出現, 首先需要處理好視平線(地平線的高低)與人的關係。 假定是等高的人, 近處人的腰部如在地平線的位置, 遠處的人, 腰部也要畫在地平線的位置上;如近處的人, 頭部在地平線的位置, 遠處的人也應如此, 其他依此類推。
畫人物, 應注意到人物的體態、人群的疏密、人物的大小(包括遠近)等不同狀況後再下筆, 使人物的總體分佈有美的效果。 人物的高低起伏、遠近大小、鬆緊疏密、重疊分散等,
人多的情況下, 畫雙腿要憑感覺, 要畫出動勢,
畫人物常出現的弊病是:有多個人物出現時, 不敢互相重疊起來, 以表現出前後關係和疏密關係;透視上較多的會出現遠近大小無區別的現象;人物比例動態上的頭大個子矮或細長, 體態筆直而無動勢等等。
體態筆直而無動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