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 行業新聞

節能騙補? 格蘭仕稱屬管道行為被指推卸責任

針對審計署近日公佈的節能補貼騙補行為, 格蘭仕近日回應稱主要是管道責任, 並非企業子公司, 這樣的回應被認為有推卸責任之嫌。

日前, 審計署在對節能補貼資金使用情況審計時發現, 包括格力、格蘭仕、長虹等多個家電行業龍頭在內的384個專案單位擠佔挪用、虛報冒領“三款科目”資金16.17億元。 家電企業在節能惠民政策實施中騙補的主要手段均為虛報高效節能空調銷售或安裝數量。

對此, 格蘭仕集團新聞發言人陸驥烈回應稱, 審計署公佈的多家家電企業存節能騙補的審計結果, 客觀上反映了相關企業在管理和監督上的問題。

“格蘭仕自身的銷售環節在同一級代理商交易後, 就已經結束。 ”企業一般根據各地經銷商上報的節能產品銷售數量來統計總體銷售數量, 各地經銷商並非企業的子公司, 因此統計資料可能存在不準確的情況。 審計結果給企業“提了個醒”, 企業會加強對管道的管理。

不過業內人士對此說法並不認同,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 惠民政策領取額度必須參照管道銷售量不假, 但篡改銷售量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生產企業直接虛報高能效產品數量另一種是節能產品銷售在經銷商處已經被標高, 再由生產企業直接上報給國家。 但不管經銷商是否是企業的子公司, 較大數量地篡改銷售數量,

生產企業不可能不知曉。 所以格蘭仕的說法並不成立。

近年來, 包括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等產業扶持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頻頻出現騙補企業。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 違法成本很小是根本原因, 企業騙補後基本上沒有太嚴厲的懲罰措施, 若是把罰款金額定為企業騙補金額的10倍甚至20倍, 企業就不會輕易觸犯紅線了。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