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或稱“玄關竅”、“玄關門”,
按練養派傳統觀點,
認為只有修玄關才是“正道”,
否則統屬“旁門”,
而這個玄關又非常“玄”,
不屬於有,
不屬於無;不離於身,
不在於身,
以身體任何部位為玄關都是錯的。
古氣功詩說:“道法三千六百門,
人人各執兩邊根,
〈兩邊,
指有、無〉,
誰知些子玄微處〈或稱玄關竅〉,
不在三千六百六門”。
關於三千六百門之說,
見於李道純《中和集》旁門九品。
總之,
許多門派皆以玄關〈或玄牝〉為修持之根本門徑,
但所指不沒,
試舉如下:
1、“空洞無涯”為玄關者,
《性命圭旨》在論玄關時說:“……修丹之士不明祖竅則真息不住,
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大丹不結。
蓋此竅是總持之門,
萬法之都。
若何可也,
受師訣曰:空洞無涯是玄竅,
知而不守是功夫,
常將真我安止其中,
如如不動,
寂寂惺惺,
內外兩忘,
渾然無事,
則神戀氣而凝,
命戀性而住,
不歸一而一自歸,
不守中而中自守,
中心之心既實,
五行之心自虛,
此老子抱一守中,
虛心實腹之本旨也。
”
2、以意識之“中”即“守中”為玄關者,
有以下諸說:……玄關一竅名為玄牝。
此竅非凡竅,
中中複一中,
萬神從此出,
真氣與天通,
真人潛深淵,
浮游守規中〈或“此竅實居中,
中中複一中,
萬神從此出,
直上與天通”〉。
“心不起波之謂平,
心執其中之謂平,
平即在此中也,
心在此中乃不起波,
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允執厥中”〈允者,
適當;執者,
保持;厥,
其也〉。
“四維不著,
玄關可得”。
“黃庭一室須要精,
精在中間一點靈,
切莫糊塗為隱秘,
黃庭便是真玄關”。
〈按:對黃庭一辭亦有兩說,
一指身中部位;一指意識境界。
此指意識之中〉。
3、“念頭動處為玄牝”,
“玄關一竅最難明,
不得心傳莫妄行,
若識念從何處起,
方知道在個中生,
陰陽未判原無象,
日月相交豈有情,
君要更知端的意,
中天日午正三更”。
實際此說與前二說並無二致,
蓋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
即念頭動處是也。
以上三例皆內丹家之說,
偏重於性功,
上說與佛家之“總持門”或“大總持門”,
“大陀羅尼門”其義相通。
“總持門”義為“總一切法,
持無量義”。
4、炁穴為玄關:“玄關者炁穴也,
神入炁中如在深穴之中也,
神炁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
5、炁動為玄關,
有“炁發由成竅,
機息則渺茫”以及“藥物生玄竅”之說〈按:此有二說,
①有藥物才能產生玄竅,
②藥物生於玄竅之中,
即先有玄竅後生藥物,
此二說都對,
但所指不同,
此取前說〉。
6、築基成為玄關,
“……《黃庭經》雲,
兩腎水王對生門,
出入日月呼吸存,
是一身上下之正中,
樞轄經緯,
前向臍,
後對腎,
有如混沌,
心腎合為一脈,
其白如綿,
其連如環,
廣一寸二分,
包一身之精粹,
元氣系之于此,
修真之士采鉛投汞,
一點落在此中,
所謂立基一百日也,
此其即成,
方名玄牝”。
以上三例亦內丹家之說,
偏重於命功。
以上所舉有關玄關的六種說法,
前三種屬心理境界,
後三種屬生理境界。
《性命圭旨》對玄關一事曾反復闡述,
主要是就心理境界〈無部位〉而論,
但亦有“一條直路少人尋,
尋到山根始入門”之說〈山根在鼻柱上端兩眼之間,
屬身體部位〉,
似又以生理上的山根為玄關〈玄竅或祖竅〉。
另同書“普照圖”示三關之竅又說“此關者心源性海之竅,
中關者黃中正位之竅,
下關者關元氣海之竅,
是皆玄竅也”。
這樣,
不但有部位,
而且是三處,
對此究應如何理解?《玉清金笥寶錄》謂:“先就有形之中〈身體部位〉尋無形之中,
乃因命而見性也;就無形之中〈心理境界〉尋有形之中,
乃因性而見命也。
先性故難,
先命則有下手處,
譬之萬里雖遙,
有路可通,
……彼以此性制命,
我以命制性也。
”意謂如不從存守身體部位入手,
而直接置心於“空洞無涯”之境較難,
因此,
“空洞無涯”是玄關的心理境界,
而上根可為修玄關之入手處所。
至於普照圖以三關為三玄竅,
以及其它著作中,
以練功過程中步步皆有“玄妙機關”而統指稱玄關者,
可謂廣義之玄關。
另《道藏續篇初集》載石庵於語:“山根一地亦名玄牝,
於此存觀,
學到一念不生,
自能豁然內辟,
神由黃道直達中黃,
自覺寬廣高深無際,
乃為內玄牝”。
據此,
又可以身體部位〈如山根等處〉為外玄牝,
而以心理境界〈豁然內辟,
寬廣無際;空洞無涯〉為內玄牝,
或說可由外玄牝入手,
以求內玄牝。
石說亦可為因命見性立一種解釋。
再,
《張三豐全集.道言淺近說》由謂:“大道從中入門,
所謂中字者,
一在身中,
一不在身中,
功夫須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
朱子雲守中制外,
夫守中者,
須要迴光返照,
注意規中,
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即似守非守〉此尋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
《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戒慎幽獨,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氣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這是從臍下入手之說。修內丹功法,從山根入手者謂之先性後命,即所謂“先修定于離宮,後求鉛于水府”,至玄關呈象,丹田火發再以性會命,性命會合;以臍下〈或臍中,臍內〉入手者謂之先命後性,以命制性〈鉛來制汞〉。此兩種法門皆為內丹家所常用。亦有從夾背入手者謂之上下〈性命〉兼顧〈《性命圭旨》的練法是先山根後轉夾脊〉。
除上述外,尚以有觀想體外虛懸一光環為玄關者〈其具體方法是:閉目觀想在印堂前方約一尺遠處,虛懸一直徑寸許之黃色或白色光環,而默默觀注其中〉,亦有於壁上畫圈而行觀注,亦謂修玄關者,此皆屬修某種性功之方法。
閔一得編著《道藏續編》中對玄關之理、法、境界,反復闡述,極盡精微。直指開玄關之法在一“忘”字,即:“忘而又忘,玄關斯辟”。此實屬實踐所出之真知,為前此所有丹經所未詳。按:陰陽派丹法首重鼎器,清靜派首重玄關,一旦玄關得手,則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頭頭是道。
《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戒慎幽獨,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氣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這是從臍下入手之說。修內丹功法,從山根入手者謂之先性後命,即所謂“先修定于離宮,後求鉛于水府”,至玄關呈象,丹田火發再以性會命,性命會合;以臍下〈或臍中,臍內〉入手者謂之先命後性,以命制性〈鉛來制汞〉。此兩種法門皆為內丹家所常用。亦有從夾背入手者謂之上下〈性命〉兼顧〈《性命圭旨》的練法是先山根後轉夾脊〉。
除上述外,尚以有觀想體外虛懸一光環為玄關者〈其具體方法是:閉目觀想在印堂前方約一尺遠處,虛懸一直徑寸許之黃色或白色光環,而默默觀注其中〉,亦有於壁上畫圈而行觀注,亦謂修玄關者,此皆屬修某種性功之方法。
閔一得編著《道藏續編》中對玄關之理、法、境界,反復闡述,極盡精微。直指開玄關之法在一“忘”字,即:“忘而又忘,玄關斯辟”。此實屬實踐所出之真知,為前此所有丹經所未詳。按:陰陽派丹法首重鼎器,清靜派首重玄關,一旦玄關得手,則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