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成本升高引發電視機漲價。 近日, 由于上游液晶面板供貨價格的持續上調, 一線市場上創維、小米等不少品牌電視產品的零售價紛紛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 上游液晶面板漲價, 給了彩電終端產品漲價的理由。 因上游資源漲價而導致的集體行為, 消費者會相對容易接受, 借助漲價趨勢, 彩電廠商有望順勢出擊高端品質市場。
面板成本推動彩電品牌漲價
液晶面板經過多年的價格下探, 終于迎來上漲時刻。 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 6-9月面板價格開啟上升趨勢, 其中, 中小尺寸32吋、43吋和50吋面板價格上升幅度超過30%, 零售第一尺寸55吋面板價格上升27.4%, 大尺寸65吋和75吋面板價格上升幅度相對較小, 為10%左右。
據了解, 面板價格的波動對彩電終端的影響相對滯后, 因為面板價格上漲的壓力傳導至零售市場一般至少需要3-4個月, 所以從6月份強勢反彈開啟漲價后,
率先提出漲價的是小米電視, 漲價幅度從100-300元不等。 奧維云網(AVC)線上監測數據顯示, 進入9月, 小米55吋和65吋主銷機型價格上漲100左右, 75吋主銷機型價格上漲200元左右。
隨后, 創維也宣布將在9月份進行漲價, 入門級產品環比8月大約漲15%左右, 中高端產品漲幅小些。 奧維云網(AVC)線上監測數據顯示, 進入9月創維中低端產品價格上漲, 漲幅在100元左右, 但65吋和75吋大尺寸產品價格仍在下降。 而其他品牌并未發布明確的通知漲價, 但是根據奧維云網線上檢測數據顯示, 海信55吋電視已經開始漲價。
發力高端迎合消費升級
彩電行業價格的上漲能持續多久仍未知。 本就處在存量時代的彩電行業, 面對不斷上漲的價格,
據了解, 2020年上半年國內彩電的平均尺寸增至51.2吋, 但零售均價卻跌至2469元, 再創行業“新低”。 但價格如此“下探”, 也沒有拉起整體規模的上量。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 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2089萬臺, 同比下降9.1%, 零售額516億元, 同比下降22.2%。
業內人士認為, 低價也撐不起市場規模, 那就預示著彩電廠商需要多重突破、全面反思, 尤其是放棄價格制勝的單邊策略, 提供更多高端化、優質化、差異化的品質型產品, 迎合消費需求的升級, 這樣或許才會有機會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國泰君安家電分析師范楊指出, 電視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是本輪漲價潮的被動原因。
“5G將改變大屏的內容形態和視聽體驗, 彩電企業借助面板漲價趨勢, 主動發力高端。 上游液晶面板漲價, 恰恰給了彩電終端產品‘漲價’的理由。 因上游資源漲價而導致的集體行為, 消費者會相對更容易接受。 借助漲價趨勢, 彩電廠商有望順勢出擊高端品質市場。 ”范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