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少交稅, 瑞典宜家搖身一變成荷蘭宜家。
2017年12月, 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因涉嫌利用與荷蘭當局達成的稅收協定大肆逃稅, 成為歐盟打擊逃稅的調查對象。
歐盟公告沒有披露宜家涉嫌逃稅的具體金額。 去年歐洲綠黨向歐洲議會提交的一份報告曾稱, 通過蓄意向荷蘭、盧森堡等低稅負國家轉移利潤, 宜家2010年至2016年的逃稅額可能就達10億歐元。
歷經兩年左右的時間, 歐盟對宜家逃稅的調查已經接近尾聲。
不過, 這家來自瑞典, 走北歐極簡風的家具界巨無霸, 最終可能會將10億歐元的稅款交給荷蘭人,
可能讓人大感意外的是, 宜家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實際上是由荷蘭公司Ingka Holding 控制, 而這家公司實際上又由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 在1982年創立的非營利基金會 Stichting Ingka 所擁有。
理論上看起來, 宜家像個慈善機構, 并不想掙錢。
在慈善機構的結構下,
正因此, 歐盟決定在2017年對宜家展開調查——調查的依據是2016年歐洲議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的內容指出, 在2010年至2016年年度, 宜家利用層層法律與公司結構逃稅多達10億歐元(約11億美元)。
宜家在一封回復提問的郵件中表示:“對于所有在宜家商標下運作的宜家家具門店, 一切行動都是符合當地法律與監管。 相信宜家在這起牽涉的案件中, 已經支付了相應的、合適的稅款。 ”
但是實際上可能并不是如此。
2006年至2011年期間, 荷蘭稅務機構的一些做法, 使得宜家的應稅利潤在此時間段內大大減少——這實際上意味著, 相比于其它的競爭者, 宜家獲得了一些不公平的優勢。
2006年, 宜家與荷蘭政府達成協議, 以支付“執照費”為名向一家位于盧森堡的宜家子公司轉移巨額收入。 因為根據盧森堡的稅收政策, 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必繳稅。
在2011年, 宜家與荷蘭稅務機構達成協議——宜家向位于列支敦士登的一家宜家子公司提供“貸款”,
考慮到上述種種, 歐盟最后極有可能要求宜家向荷蘭稅務機關補繳款項達10億歐元之巨的稅款。
對于跨國巨頭在歐洲的逃稅行為, 歐盟近年一直援引“禁止國家援助”條款予以“嚴打”。
2013年以來, 歐盟已對蘋果公司與愛爾蘭政府、菲亞特與盧森堡政府、星巴克與荷蘭政府等達成的稅收協定展開調查,
看來, 出來混, 遲早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