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線上銷售占比越發突出, 就連號稱依賴客戶體驗的家居行業,線上業務的發展也遠超預期。 體驗感真的是家居行業的“殺手锏”嗎?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家居行業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度過“資本寒冬”。
價格模式
毋庸置疑,價格是對消費者行為產生最大影響的因素。 在線上,產品實行的是明碼標價的銷售模式,用戶在任何地方打開App就能查看各大平臺的售價,用戶不僅可以對產品進行價格對比,還可以獲取更多關于產品的詳細信息;
而線下的實體店,大多數的賣場還實行著議價模式,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格高低取決于自身的議價能力,價格透明度低讓客戶對價格不斷產生質疑,從而產生貨比三家的行為,而賣場也需要承擔客戶流失的結果。
供貨模式
不論是線上還是賣場,“現貨秒發”都是最有利的競爭優勢。
電商的訂單處理大致是等消費者下單后就會安排發貨,發貨+物流大致一周左右,客戶就可以收到貨,而線下還采用的是定金預付的形式,客戶選好產品先付定金,賣場再向工廠下單,工廠進行排期安排生產,然后通過物流發貨,到貨后門店通知客戶交清尾款,最后才安排送裝,這樣一套繁瑣的流程下來消費者需要等1-3個月時間。
用戶評價
越來越多的分享平臺誕生反應了一個現象:消費者比起廣告更愿意參考其它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這也正是電商重要的體驗元素。
當消費者想購買某一款產品時,可以很容易的查看歷史用戶對該產品的評價,往往這些評價對消費者的后續選擇起到幾乎是決定性的作用。 而賣場里,進店的消費者是很難獲取歷史用戶的用戶評價,只能依賴導購的介紹,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這些信息缺少客觀性。
營銷引流
不論線上線下,流量都是行業至關重要的籌碼。 在傳統賣場,大多都還采用傳統的形式(派單掃樓)等進行引流,有些比較成熟的門店會進行線上廣告投放,但投入的平臺、流量的精準度都是具有很多變數,高額的成本投入是否會換來等價的流量,恐怕沒人估算的清。
線上直接依托電商平臺的流量以及更精準的營銷工具和數據參考,必定會獲得更有效的數據和轉化效果。
選購服務
在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下,誰能提供更優質貼心的服務,誰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市場,尤其是需要親身體驗的家居行業。
線下賣場至今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能為客戶提供能多場景化的服務。 由于產品的特殊性,家居行業的消費者對材料、尺寸等要求更高,即使消費者在網上已經看了無數款產品,最終還是會去門店“上手默默看”。 消費者在賣場除了能親自體驗產品外,賣場還能提供搭配、送裝、售后等服務,這些都會成為消費者衡量的因素,同樣這也正是電商或缺的。
支付方式
在線下,不論是預付還是尾款都是直接支付給賣場的,消費者往往處于被動地位;
而在線上各大平臺都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如微信、支付寶等)與客戶建立支付關系,有了這個第三方平臺做擔保,買賣雙方都能更大程度降低風險,可以說既方便又安全。
說了這么多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最終都是希望能通過提升服務品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這也是新零售的最終奧義。
將電商與賣場聯合,既可以獲得線上龐大的流量紅利與更便捷貼心的用戶體驗(閃電發貨、用戶評價、支付擔保),又能在線下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場景化體驗(搭配指導、送裝售后),從而提高客戶轉化,取長補短,強強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