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28日報道, 歷時18年規劃與興建, 耗資158億元新臺幣的“國防部”大直博愛營區新建大樓27日啟用, 臺“國防部長”嚴明當天稱, “國防部”從臺北博愛路搬到大直后, 將與鄰近的“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及衡山指揮所形成“國防特區”。 臺“國防部”表示, 新大樓的建造與核電廠標準施工同等級, 具備防震、抗震、防電磁脈沖攻擊等功能。
對于外界關注的安保問題, 臺軍方人士透露, 新營區所有車輛、人員進出必須通過影像辨識系統確認, 新大樓內依不同安全層級, 機密區域設置指紋掃描、瞳孔辨識等先進警監系統。 營區內各哨口都有升降式地柱,
此前有媒體披露, 大直“國防特區”不但地面建筑宏偉, 地下也很精彩。 臺軍打造了一條地下通道, 聯通“國防特區”內所有地下戰情中心, 相關要員可借由該通道在10分鐘內疏散到衡山指揮所內, 臺軍指揮機制可在地下城運作。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 新大樓地上8層、地下“公開說”是2層, 但實際地下已挖約35米, 有10層樓深, 形成綿密地下堡壘, 可防核彈攻擊。 對于這些說法, 臺軍方未予證實,
據介紹, 國民黨1949年入臺后, 臺“國防部”曾移至“總統府”內部辦公, 后來又遷至13個營區內處理公務。 1996年, 李登輝批準在大直原“國防大學”舊校址興建“國防部”新大樓, 即“博愛營區”。 但新營區工程一度因各種原因延宕, 直到本月3日才取得使用執照。 臺“國防部”月初將使用數十年的忠愛營區移交后備指揮部, “國防部”各單位已陸續遷入新營區辦公, 原來的博愛大樓將移交“法務部”使用。
對于臺“國防部”新大樓的軍事價值, 島內輿論關注度并不高, 議論最多的除了“工期長”“造價高”, 就是對普通市民生活的影響。 據《自由時報》報道, “國防部”新址全區位于大直劍潭里。 劍潭里里長畢無量稱, 近期常接獲居民抱怨, 稱“國防部”為了準時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