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裂縫原因分析
1、材質問題
由於輕質砌塊容重輕,
用作非承重牆體時較紅磚有較大優越性,
但也有其缺點,
一是收縮率比粘土磚大,
隨著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會產生較大的幹縮變形,
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裂縫;二是砌塊受潮後出現二次收縮,
幹縮後的材料受潮後會發生膨脹,
脫水後會再發生幹縮變形,
引起牆體發生裂縫;三是砌塊砌體的抗拉及抗剪切強度較差,
只有粘土磚的50%;四是砌塊品質不穩定。
由於砌塊自身的缺陷,
引起一些裂縫,
2、設計問題
(1)設計者重視強度設計而忽略抗裂構造措施。 長期以來, 人們對砌體結構的各種裂縫習以為常, 設計者一般在強度方面作必要的計算後, 針對構造措施, 絕大部分引用國家標準或標準圖集, 很少單獨提出有關防裂要求和措施, 更沒有對這些措施的可行性進行調查或總結。
(2)設計者對新材料砌塊應用不熟悉。 設計單位對新材料砌塊的性能和新標準的應用尚在認識探索之中, 因此或多或少存在設計缺陷。
(3)施工問題
施工單位缺少培訓和實踐, 施工方法、工具、砂漿等都沿用了粘土燒結磚的做法, 對砌築高度、濕度控制缺乏經驗, 加上施工過程中水準灰縫、豎向灰縫不飽滿,
二、裂縫防治措施
1、材質品質的控制
輕質砌塊品質性能指標中,
對於牆體裂縫的產生影響最大的是收縮性,
而相對含水率是反映收縮性的重要指標。
為此,
要求輕質砌塊特別是輕集料混凝土小砌塊必須經28天養護方可出廠,
且使用單位必須堅持產品驗收,
杜絕使用不合格產品。
2、把好構造設計關
預防新型輕質砌塊牆體裂縫,
必須以建築設計為重點。
設計者應根據《非承重砼小型砌塊砌體工程技術規程》、《非承重砼小型砌塊砌構造》及有關規範的要求,
結合建築使用功能及各種材料的特性,
採取有效的構造措施,
方可避免牆體開裂滲漏。
3、施工防治措施
⑴施工單位應選擇當地具有准用證的合格生產商。 簽訂合同時, 要明確砌塊進入施工現場時間, 生產商必須保證齡期的問題, 並承擔相應責任。
⑵施工單位應對進場砌塊加強檢測。
⑶砌塊進場後, 儘快運入已放好線的施工樓層, 分散堆放至砌築位置, 並應事先做好防水措施, 保證主體結構養護用水, 以及雨水不流入樓層。 為儘量增加砌塊齡期, 宜在間隔一周後再進行砌築, 並且應採用電熱法測定砌塊含水率。 當含水率低於15%時, 方允許施工。
⑷針對砌塊的特點, 在砌築前, 不應再提前澆水濕潤, 以避免因澆水不均勻造成砌塊含水量增大。 而應採取在砌築時, 鋪砂漿前, 在砌築面上適量澆水的作法。
⑸加強圈梁、構造柱的設置,
⑹由於易受空氣濕度影響, 以及與框架結構存在變形差, 宜將牆體兩側拉結筋拉通, 提高抗裂能力。
⑺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施工, 保證砂漿強度, 以及灰縫飽滿(尤其是豎縫)。
⑻砌築完成後, 要堅持灑水養護, 以減少砂漿的乾燥收縮。
綜上所述, 各種輕質磚牆體開裂的原因較多, 只有嚴格執行有關砌體規範, 從生產、設計、施工各方面層層把關, 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針對砌體開裂精心施工, 才能消除新型砌塊牆體開裂的品質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