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裝修房子 , 常抱著一步到位的心理, 部分裝修公司 便利用這一心理, 採用低開高走的手段迫使消費者就範。 這些公司通常先開出較為低廉的報價, 吸引裝修戶上鉤。
![](http://img.imynest.com/uploads/20171119/40/4027C8507935w550h323.jpeg)
一、價格陷阱。
消費者房子, 常抱著“一步到位”的心理, 部分裝修公司便利用這一心理, 採用“低開高走”的手段迫使消費者“就範”。 這些公司通常先開出較為低廉的報價, 吸引裝修戶“上鉤”, 然後在施工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增加新的專案。
人們往往忽略了簽訂合同的同時, 核查整體裝修專案以及材料的使用。 有的公司故意漏項或者報價中不包括某些物品, 在施工中再增項等等, 最後的裝修費用會高於當初的報價。 例如, 王先生在國土資源局的家屬區有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 他選擇了一個報價最低的公司來裝修, 結果邊幹邊加項, 結算工錢時比原先高報價公司的價格還要多出3000元。
二、打折陷阱。
有些裝飾 公司在做合同時用打折來誘惑消費者。 這些公司會在合同中附加很多條款, 什麼減項不減價, 增項另算, 改項重新付違約金等。 例如, 鮑先生和某裝飾公司簽了合同, 總價打8折。 當施工單位進入木工活時, 鮑先生突然不想做吊棚的造型了, 這時裝飾公司說已經把材料都訂完了, 設計圖您都簽字了不能改, 如果非改不可, 也不減錢。 因為合同上明明白白地寫著, 對增項、減項等都視為違約, 那麼打折自然取消。 這裡提醒消費者,
三、瞞天過海, 蒙混過關。
對於裝修中使用的材料, 施工者往往不按規定通知消費者驗收其品質, 或是以次充好。 裝修公司在開始報價時, 其中材料這部分的費用他都按照較好的材料價格來定價, 但在實際施工中卻使用低價材料代替。 這些水分比較大的材料主要是水管件、電線管盒;其次是五金件、油漆、塗料等, 而一般消費者對看見的材料比較注意, 對隱蔽工程和細節都忽略了。
四、合同“縮水”。
目前, 不少裝潢 企業, 甚至部分規模較大、名氣較響的企業都存在著利用消費者法律知識的欠缺, 故意不使用規範合同文本、合同附件及明細表等問題。 如何簽一份放心合同簽訂家裝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