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業是個特殊的產業, 每一個企業的成功都與最初的定位有關。 借鑒可以, 複製卻很難成功, 關鍵要分析自身企業的優劣勢, 不求做大, 但求做好。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平臺, 談照明電子化。 對個人而言, 其實平臺只能解決資訊不對稱, 最多對標準流通品有部分作用。 照明只是准電子化的產品, 只具備生產過程中的形, 然而實際應用卻是千變萬化。 總之照明產品關鍵在於落地, 具體表現是服務, 就如同業內談到智慧照明或智慧照明時, 各企業會經常強調智慧技術, 則會喧賓奪主了。 我們更要強調結果,
照明的智慧化, 可能就要改變固有模式。 對照明系統來說, 以前的智慧化或數位化, 更多的是通過電線來連接, 但未來的智慧照明需要不斷創新模式。 屆時就需要用到互聯網的技術, 通過WiFi、紅外線、藍牙等無線方式實現對整個照明環境的智慧控制, 技術進步將不斷提升消費者對照明的新需求。
照明行業是與國內各行業改革開放同時起步的, 家電行業做到了2000多億的企業, 前十位市場佔有率達到70%或80%。 然而照明行業40億還是鳳毛麟角, 前十位10%都不到,
在政府主導下, 群眾運動式的介入是一個產業必然的結果。 產業外的革命推動產業進步, 是件好事, 但也會帶來產能過剩, 光伏、電動汽、電池、LED等都是實例。 行業不理性, 個體要理性。 簡而言之, 照明新時代的來臨既給我們帶來挑戰, 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