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熱潮隨著時間的推移已逐漸散去, 據相關資料顯示, 雙十一最終以1207億元收官, 無線交易額占比81.87%, 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 這一成績創造了八屆“雙十一”以來的歷史新高。 52秒破10億元;1小時破353億元, 超2013年全天;12小時銷售額超807億, 而各家品牌也各自給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然而喜人資料的背後, 售後問題帶來的尷尬也不得不引起企業的重視。
雙十一狂歡後退貨率高 消費者滿意度低
雙十一後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退款退貨潮, 有業內人士分析出現此種現象或與個別商鋪“刷單行為”有關。 不過, 在業內人士看來,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 每年的“雙十一”後, 家居行業的消費者投訴會呈現井噴式遞增, 尤其是一部分暢銷的家居品牌受到了“親們”的廣泛中評甚至差評, 從“一般”到“產品品質差”的評論比例不在少數, 而諸如送貨、退貨服務和產品品質問題都成了每年家居電商消費者的老生常談。
雙十一期間, 網上銷售的假冒偽劣商品以及虛假折扣、虛假原價、虛假存貨、誤導宣傳、刷單等不規範問題, 帶來的消費者投訴量在“雙十一”後大幅上升。 據中華衣櫃網記者調查, 消費者普遍對於雙十一售後服務不滿意, 服務品質仍有待加強。
雙十一“病症” 頻發 兩大“痛點”需解決
1、打著特價優惠旗號 價格卻比往常貴
許多消費者之所以紮堆在“雙十一”網購, 圖的是商品價格超低。 然而, 部分商家給出的實際折扣並沒有消費者期望的那樣低, 並設置了不少限制條件, 而且很多衣櫃等家居產品也存在價格貓膩。 市民孫先生表示, 自己本來打算在網上購買一款某品牌的沙發, 因此一直對該品牌的網上售價比較關注,
2、售後物流服務不完善 消費者表示“心累”
物流仍然是網購家居產品的一大瓶頸。 因為多數家居類產品體積龐大,
戰役思考 狂熱背後更需理性
近年來, 多數消費者逐漸把雙十一給神化了,
今年雙十一以驚人的成交資料落下帷幕, 在筆者看來, 家居品牌應始終堅持本心, 切勿弄虛作假, 虛假經營, 以低價噱頭來吸引消費者, 而應實實在在的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 如果好的產品不幸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損壞,則應積極和消費者溝通,完善售後服務,爭取找到實現共贏的解決措施,切勿推卸責任。(來源:中華衣櫃網)
如果好的產品不幸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損壞,則應積極和消費者溝通,完善售後服務,爭取找到實現共贏的解決措施,切勿推卸責任。(來源:中華衣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