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築風格, 通過對數與色的象徵性理解, 使靈魂擺脫俗世物質的羈絆, 迎著神恩之光向著天國飛升。 很多現代流派都會吸收它的優點, 並且不但發展。 因此消費者有必要瞭解一下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 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哥特式風格的特點。
一、哥特式風格簡介
哥特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 又譯作歌德式建築, 是位於羅馬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的, 1140年左右產生於法國的歐洲建築風格。 它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 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哥特式建築主要用於教堂, 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歐洲, 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 持續至十六世紀, 哥特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 “哥特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 哥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 且帶尖。 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
二、哥特式風格概述
哥特式建築是12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 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 主要見於天主教堂, 也影響到世俗建築。 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 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建築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築有俄羅斯聖母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以及凱旋門。
三、哥特式風格發展的歷史
哥特式建築繼承了羅馬式建築的很多特點。
1.早期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鄧尼斯教堂, 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 有大面積的花窗玻璃, 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1144年, 在慶祝聖鄧尼斯重修完成舉行的典禮上, 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 於是25年之後, 凡有代表參加過慶典的地區都出現了哥特式教堂。
2.經典時期
12世紀末到13世紀中葉。
3.晚期
輻射狀哥特式和火焰哥特式發展。 直到16世紀被文藝復興風格替代。
4.復興
1820年, 哥特式裝飾風格復興, 主要在內裝飾上。
四、哥特式風格特點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 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 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 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 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 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哥特式風格在英國、法國、義大利等不同西歐國家演變的形式也不相同。 因此其不是一種單一的形式,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不妨購買一些相關的參考書籍, 會有詳細的介紹, 會有一定的幫助, 還請繼續關注一號家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