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 LOFT這種居住生活方式首次在美國紐約出現。 當時, 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利用廢棄的工業廠房, 從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娛樂、收藏等各種空間, 在浩大的廠房裡, 他們構造各種生活方式, 創作行為藝術, 或者辦作品展, 淋漓酣暢, 快意人生。 而這些廠房後來也變成了最具個性、最前衛、最受年輕人青睞的地方。 在20世紀後期, LOFT這種工業化和後現代主義完美碰撞的藝術, 逐漸演化成為了一種時尚的居住與工作方式, 並且在全球廣為流傳。 如今, LOFT總是與藝術家、前衛、先鋒、798等詞相提並論。
Loft的要素:
Loft的定義要素主要包括:高大而開敞的空間, 上下雙層的複式結構, 類似戲劇舞臺效果的樓梯和橫樑;流動性, 戶型內無障礙;透明性, 減少私密程度;開放性, 戶型間全方位組合;藝術性, 通常是業主自行決定所有風格和格局。
loft在建築風格上的表現, 著名觀念藝術家、觀念攝影家邱志傑如此描繪:“對既定空間的尊重與在經濟限幅內空間的大膽切割、重構相結合;精緻的生活品質要求與廉價裝修結合,
“細節方面, 各地的loft建築大量運用玻璃和鋼質框架外挑結構, 導致內外景觀的互相滲透, 這除了務實的採光設計, 更包含對周邊的相類環境的認同態度, 也標誌著生活在其間人的生活狀態本身的非私秘色彩。 ”
“另一方面, 此類建築往往樂於暴露, 甚至刻意炫耀現澆水泥樑柱結構, 或將各類工業殘留物審美化, 這正好證明了再利用這些工業建築的入駐者們本身與工業文明的距離感。 機器、水泥、管道, 對他們來說己經不再意味著緊張和壓抑, 不再是單調與冷漠, 而是踏破鐵鞋苦苦相尋的個性和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