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不聽話, 對批評不理不睬, 動不動就頂嘴甚至大發雷霆……面對這樣的“小皇帝”, 父母也許惱怒、失望, 但同時也要反思。 其實, 孩子不聽話, 有時是父母的錯。 尤其有下面幾種舉動的父母, 往往會在無意中給孩子樹立壞榜樣。
1.溝通不專注。
大人往往很忙, 所以不少家庭經常是孩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父母卻忙著手頭的事。 無形中, 孩子就學會了“不用專心聽別人說話”, 就會一邊玩玩具, 一邊聽別人說話。 因此, 孩子說話時, 父母要用對孩子的期望來要求自己, 看著孩子的眼睛, 認真聽他說的每一個字, 並及時給予回饋。 同時可以提一些問題, 加強互動。 假如當時很忙, 要明確告訴孩子需要等待多久, 以及這段時間他可做些什麼, 讓孩子不必茫然等待。
2.要求不合理。
當父母給孩子制定的日常要求不合理時, 很容易使孩子積累起負面情緒, 導致他不聽話。
3.不注重傾聽。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話題不感興趣, 或者覺得童言無需在意, 所以不注意傾聽, 心不在焉。 然而, 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指出, 傾聽可對人的心情起到“淨化作用”。 有心結的人傾吐後會舒服很多。
4.說話太囉嗦。
有些父母說話抓不住重點, 絮絮叨叨, 還夾雜著許多抱怨、責備的話;還有的家長說話毫無邏輯,
5.態度過於粗暴。
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重視自己的話, 會下意識地提高語調, 但孩子此時的關注點更多在父母惡劣的態度和憤怒的表情上, 而不是說話的內容。 從心理學角度看, 父母說話越溫和, 孩子越容易關注父母說的話。 即使很生氣, 父母也要按捺住情緒, 看著孩子, 讓他停下手裡的事, 和顏悅色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總之, 讓孩子聽話,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