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家裝行業的旺季, 為了沖銷量, 不少商家打出團購牌吸引消費者, 然而低價的背後, 貨不對版、以次充好等情況卻屢屢發生。
市民高女士前天在我市一家居賣場團購了一個品牌衛浴, 原價1000元以上, 團購價只有498元。 可是產品到家拆包後高女士傻眼了, 根本不是自己當時看的那個品牌, 雖然款式差不多, 但質感相差很遠。 對此, 商家解釋稱, 這是該品牌旗下的子品牌, 而高女士當時的訂貨合同, 商家也沒有標注品牌名稱, 想要維權缺少憑證, 最終只好不了了之。
無獨有偶, 正在裝修新房的肖先生與幾個同時裝修的鄰居一起參加了某地板商家推出的地板團購活動, 還付清了全款。 產品到家後, 肖先生卻發現並非他最初選中的顏色, 他要求退貨, 卻被商家告知定制產品不能退貨, 只能調換, 但至少還得等三個月。 因為著急入住, 肖先生等不了,
針對上述情況, 消協提醒, 消費者在參加團購時, 一定要將商家可能出現的違約情況注明。 商家推出的團購報價再優惠, 也不要交全款, 可以繳納少量定金, 並索要有效票據、合同。 合同一定要注明產品的材質、產地、等級, 並保留所有發票和單據。 (來源:千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