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些空氣淨化器產品宣傳的的淨化效果, 在網上引起廣泛的議論。 許多消費者陷入迷茫:究竟哪些產品可信?
這個冬天,
面對這樣一個顯得有些混亂的新興市場, 該怎麼辦?有人認為, 這只是市場競爭發展的一個階段, 隨著時間的沉澱, 消費者會在實際運用中完善認知, 可以通過“用腳投票”來剔除劣質廠商, 實現優勝劣汰。 不過, 恐怕任何一名消費者都不願遭遇這樣的“試錯”。 一台空氣淨化器, 價格高的要上萬元, 多數在千元以上。 發現不好就不用了, 多數人會感到心疼。 更何況,
資訊不對稱極易造成不公平的交易和競爭, 進而扭曲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 導致市場出現需求缺口與供給過剩並存等一系列問題, 甚至可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 面對資訊不對稱, 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這時就必須依靠市場之外的力量——政府的有形之手來引導市場, 規範市場行為、增加市場訊息供應。
在消費品領域, 消費者最想得到的、也是解決資訊不對稱的關鍵, 是職能部門通過市場監督而提供的實用引導資訊。 此前, 相關部門多次“指名道姓”公佈產品品質紅黑榜, 起到了扶優限劣的作用, 就是一種消費者急需的實用引導資訊。 空氣淨化類產品納入了今年的國家監督抽查計畫, 但是, 消費者遲遲沒有看到公開發佈的抽查結果。 究竟誰優誰劣, 不妨也來公開亮亮相。
市場與政府以外, 還有不可忽視的第三種力量——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 第三種力量對於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同樣有著積極作用, 人們也期待著這些民間組織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隨著科技進步, 各類新產品將層出不窮。 培育一個健康的新產品市場需要發揮市場的主導性作用, 但也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導。 政府監管在該出手的地方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