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的位置:首頁 » 裝修知識 » 軟裝搭配

家電明碼實價後仍有砍價空間

多年來, 消費者買家電都已形成習慣———標價只是參考, 最終賣價還得看自己的砍價功夫。 而按照相關部門現在推行的新的明碼實價模式, 所有產品的標價即是賣價, 消費者無需再還價。

日前, 我們去往國美和蘇寧等大家電賣場內, 體驗了一把“明碼實價”買家電。 在這兩大商場內, 彩電、冰箱等日常家用電器的標籤看似跟之前沒兩樣, 但仔細對比價格就不難看出其中的變化。

以彩電為例, 52英寸的合資品牌液晶電視, 多數“五一”時標價都在3萬元以上, 而現在卻不約而同地變成了1.5萬元左右。 某品牌的對開門冰箱, 去年至今標價都在8000元左右, 可實際賣價卻在5500元上下, 而日前我們看到的標價為5600元。 促銷員也明確表示, 這就是賣價。

不過我們走訪時仍然發現, 包括空調、廚衛以及一些小家電, 還有不少品牌並未實行明碼實價。

在賣場, 一款打特價的大1P空調,

標價為1700元。 一名消費者經過跟促銷員一輪砍價, 後者最終同意向公司申請再少50元。 這種現象在廚衛領域同樣存在。 某國產品牌燃氣灶標價1400多元, 而上月我們來看時標價還是2300多元。 “商場現在要求明碼實價, 所以我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標這麼高再來打折, 你現在看到的價格就是賣價。 ”儘管促銷員這樣回答, 但面對“能否再優惠些”的詢問, 她幾番猶豫後仍表示:最多還能少200元。

由此看來, 雖然各大商家都在推行明碼實價, 但討價還價的空間仍然存在。 在國美銷售三星手提筆記本的銷售員陸永浩告訴我們:“明碼實價後消費者看到的價格基本上就是實際交易的價格, 不過, 如果消費者一次性消費很高的話, 我們會和總部申請, 如果批下來了或許還會有些優惠, 不過也優惠不了多少, 畢竟現在的價格浮動空間很小很小。 ”

那麼作為消費者是如何看待商家推出的“明碼實價”?在接受採訪的消費者中, 大多數都表示如果促銷員稱一分錢不便宜, 他們隨即轉身就走了。 而促銷員也稱,

他們現在需要向顧客反復解釋“明碼標價”的規定。 但在消費者的印象中, 買家電就要討價還價, 哪怕便宜幾十元都行, 這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個慣例。

一名正打算購買液晶彩電的消費者蕭小姐表示:“雖說商家現在明碼標價了, 但這裡面的價格是不是還有水分,

如何才能買得心安理得呢?”的確, 這個問題是眾多消費者心中的結。

 相關用戶問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