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一些主流家裝公司紛紛亮出套餐零增項的口號, 更有公司推出先裝修後付款舉措, 姑且不論這口號的執行力度和成效有多大, 最起碼家裝公司已開始了消費者服務商角色的轉變。 慶倖的是, 隨著家裝市場環境的完善和消費者的日益理性, 家裝公司的職能和定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家裝的天平正在向理性的消費者傾斜, 只是套餐零增項是誘人的外衣還是消費者能真正品嘗到的蛋糕?
◆合理增項算清楚
很多業主在裝修過程中會遇到不斷被增加項目、增加開支的現象, 而施工人員多數會自圓其說, 為其披上合理的外衣, 致使裝修業主蒙受損失。 然而, 對於有些確實在事前無法預計的不可避免的“增項”, 業主們也應該理性看待。
據介紹, 受裝修公司驗房效果和設計師業務水準的影響, 裝修過程中難免需要增加一些專案, 其實多數裝修業主也對此表示可以理解。
◆合理or惡意如何判斷?
據瞭解, 品牌公司在合同內可以限制的增減專案相對工程費的浮動比例大概在30%-50%之間。
1、改水電路工程水電路改動工程正常情況下都是沒有包括在預算裡面的, 大都是只給出單價, 然後根據實際測量後計算價格。 合理:消費者在水電完工後測量時, 一定要親自到現場與施工人員一起“收方”。 惡意:在消費者不在場的情況下, 擅自測算, 增加的長度。
2、地面找平專案合理:通常情況下, 家裡鋪貼地磚是不需要找平的, 而對於要鋪設地板的業主以及二手房改造的業主, 如果地面確實不平則需要增加找平專案。
3、衛生間防水工程合理:一般情況下一個新房開發商之前是做過防水工程的,
4、窗套、埡口惡意:像房屋裡的包窗套、埡口項目等這些起到美觀作用的木質施工工藝, 有些裝修公司在預算裡面就會被“忽略”。
而施工時才給你說需要增加, 所以消費者在確定預算方案時就要讓對方全部報完, 以免遇到類似“必須”的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