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在動輒汗出或睡醒後發現衣衫汗濕就認為自己體虛盜汗, 自行服補益藥物。 其實, 盜汗並非都由虛所致, 也不能一概以補藥治療。
盜汗是指入睡時汗出, 醒後汗自止, 除了氣陰兩虛, 多見於陰虛內熱。 治療以養陰清熱、使熱內消為主, 可選用當歸六黃湯、麥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方藥。 配伍多用生地、麥冬、地骨皮、桑葉等藥, 如熱過重可加黃連, 汗出量多加龍骨、牡蠣、生黃芪等。 盜汗還可能與陰陽失調、表虛受風有關, 症見汗出怕風, 周身酸楚, 時寒時熱, 或半身出汗, 或局部出汗, 苔白, 脈緩, 治療以調和營衛為法, 方用桂枝湯等。
也有因情志不舒、過食辛辣肥厚、素體濕熱偏盛等引起的肝火、濕熱鬱蒸型盜汗, 症見全身出熱汗、汗液易黏、面赤烘熱、煩燥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治療以清肝泄熱, 化濕和營為法, 方用龍膽瀉肝湯等加減。
此外, 兒童盜汗較為常見, 也多由營衛不和、陰虛內熱所致。 且兒童陽氣偏盛, 體內代謝產生熱量也多, 更不能妄用補藥。 但也要注意, 小兒多汗同時伴有吵鬧、夜啼、枕部頭髮脫落等可能是缺鈣。
因此,兒童盜汗最好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