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 藥物在治好身體的同時, 也有很多副作用, 有時候稍不注意就損害了我們的胃。
我們所吃的絕大多數藥物都要通過胃腸系統進行傳遞、消化和吸收,
胃是人體的“食品加工廠”, 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胃會分泌一種粘液, 在胃裡面會形成一個保護層, 即胃粘膜, 能保護胃壁不受損害。 而一些藥物會抑制這種粘液的分泌, 從而致使粘膜發生炎症, 也會突發急性胃炎。 如果胃粘膜破了一個洞, 那就是胃潰瘍, 胃酸可以透過這個“洞”消化胃, 直到把胃燒穿了, 食物漏到肚子裡, 這就是胃穿孔。 所以胃病首先是從胃粘膜的損害開始的。 那麼, 哪些藥物會損傷胃粘膜呢?
臨床發現, 對胃粘膜損害較大的藥物常見的有三類:一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等消炎止痛類藥;二是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解熱鎮痛類藥;三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 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 所以, 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藥物時, 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另外, 近年來市面上排毒養顏的藥物也大行其道。 在國家藥監局基礎資料庫中查詢發現, 稱有排毒功效的藥物基本都是中藥或中成藥。 不過, 也有中醫專家告誡, 即便是中藥排毒, 長期服用也會帶來一系列副作用, 對腸胃等功能有較大的損害, 會讓腸道反射功能、敏感性降低, 腸蠕動力量減弱, 消化功能受損, 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