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地坪施工工藝及流程解析
透水地坪作為一種新的環保型、生態型的道路材料,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不同的場所,日益受到人們特別是業界的關注。作為環境負荷減少型混凝土,透水地坪對於改善和恢復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是一種創造性的材料,使人類生活與大自然可以和諧相處,可持續的發展下去。為大家的高品質生活帶來了保障,那麼透水地坪是怎樣來進行施工的呢?透水地坪施工要領又是什麼呢?今天我為大家總結了透水地坪施工工藝及流程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透水地坪介紹
透水地坪也被稱為生態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無砂混凝土等,[1] 是採用骨料碎石,膠結料,添加劑,水泥,水等經過均勻攪拌,攤鋪成路面。具有比傳統混凝土更高的強度和耐久性,能滿足結構物力學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減輕對地球和生態環境的負荷,實現非再生型資源可迴圈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為人類構築溫和、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
透水地坪能夠使雨水迅速滲入地表,有效地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保護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壞,具有很強的環保價值。同時,它解決了普通路面容易積水的問題,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對於改善人居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
透水混凝土在保留傳統混凝土特性的基礎上顛覆了其色彩單一灰色,呈現出繽紛多樣的色彩表現。運用不用的顏色使地面與建築、景觀相融合,創造出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
透水地坪性能特點
1、高透水性。透水地坪擁有15%-25%的孔隙,能夠使透水速度達到31-52升/米·小時,遠遠高於最有效的降雨在最優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
2、高承載力。經國家檢測機關鑒定,透水地坪的承載力完全能夠達到C20-C25混凝土的承載標準,高於一般透水磚的承載力。
3、良好的裝飾效果。透水地坪擁有色彩優化配比方案,能夠配合設計師獨特創意,實現不同環境和個性所要求的裝飾風格,這是一般透水磚很難實現的。
4、易維護性。人們所擔心的孔隙堵塞問題是沒有必要的,特有的透水性鋪裝系統使其只需通過高壓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
5、抗凍融性。透水性鋪裝比一般混凝土路面擁有更強的抗凍融能力,不會受凍融影響面斷裂,因為它的結構本身有較大的孔隙。
6、耐用性。透水性地坪的耐用耐磨性能優於瀝青,接近普通的地坪,避免了一般透水磚存在的使用年限短,不經濟等缺點。
7、高散熱性。材料的密度本身較低(15-25%的空隙)降低了熱儲存的能力,獨特的孔隙結構使得較低的地下溫度傳入地面從而降低整個鋪裝地面的溫度,這些特點使透水鋪裝系統在吸熱和儲熱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
透水地坪適用範圍
市政步道、園林小路、城市廣場、高檔住宅社區、停車場、商務辦公大樓、戶外運動場所、自行車道、兒童遊樂場地面(羽毛球場館、籃球場館等)。
透水地坪施工流程
首先,為便於更好地在不同的場所進行應用我們在進行施工前,要結合路面的使用情況及承受荷載不同,根據透水地坪的適用範圍,對面層混凝土的厚度、孔隙率進行調整。
再次,對透水地坪的施工工藝流程要熟練地掌握:現場勘察→放線測量→施工操作→養護。
具體的透水地坪施工流程如下:
(1)現場勘察:對即將施工的位置進行勘察,掌握其具體的情況
(2)放線測量:施工段劃分成若干段按照縱向澆築寬度2.5米-3.5米,橫斷面2.5-3.5米進行劃分,對施工場地進行精確丈量,做好相關的記錄,用墨線劃分並且彈線定模在現場作業內。
(3)透水地坪施工操作
1.攪拌:透水地坪拌合物中水泥漿的稠度較大,且數量較少,為了便水泥漿能保證均勻地包裹在骨料上,宜採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時間為5分鐘以上。
2.澆築:在澆築之前,路基必須先用水濕潤。否則透水地坪快速失水份會減弱骨料間的粘結強度。由於透水地坪拌合物比較幹硬,將拌和好的透水地坪和好的透水地坪材料鋪在路基上鋪平即可。
3.振搗:在澆注過程中不宜強烈振搗或夯實。一般用平板振動器輕振鋪平後的透水性混凝土混合料,但必須注意不能使用高頻振搗器,否則他會使混凝土過於密實面減少孔隙率,並影響透水效果。同時高頻振搗器也會使水泥漿體從粗骨料表面離析出來,流入底部形成一個不透水層,使材料失去透水性。
4.輥壓:振搗以後,應進一步採用實心鋼管或輕型壓路機壓實壓平透水混凝土拌合料,考慮到拌合料的稠度和周圍溫度等條件,可能需要多次輥壓,但應注意,在輥壓前必須清理輥子,以防粘結骨料。
5.養護:透水地坪由於存在大量的孔洞,易失水,乾燥很快,所以養護非常重要,尤其是早期養護,要注意避免地坪中水分大量蒸發。通常透水混凝土拆模時間比普通混凝土短,如此其側面和邊緣就會暴露於空氣中,應用塑膠薄膜或彩條布及時覆蓋路面和側面,以保證濕度和水泥充分水化。透水地坪應在澆注後1天開始灑水養護,淋水時不宜用壓力水柱直沖混凝土表面,這樣會帶走一些水泥漿,造成一些較薄弱的部位,但可在常態的情況下直接從上往下澆水。透水地坪的澆水養護時間應不少於7天。
編輯總結:現代城市的地表多被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築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蓋,與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吸收熱量和滲透雨水的能力,隨之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而混凝土也因此一直被認為是破壞自然的元兇,但只要使連續空隙得以形成,就能創造與自然環境的銜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