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傢俱套餐黑洞 別一時衝動鑽了“套”
“套”路一:打包“價”
對於傢俱單品動輒上萬的高價,很多工薪消費者表示“吃不消”。而在大型賣場裡,部分品牌卻打出來傢俱套餐的招牌,一二萬元可購齊10件甚至20件傢俱。銷售人員表示,“套餐”定制產品比其他產品便宜了30%-40%。“如果購買套餐,基本上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屋傢俱都搞定了。”銷售人員還表示:如果不喜歡18件傢俱套餐,還有“臥室六件套”和“客廳四件套”可以選擇。
除了統稱的傢俱套餐,部分專賣店還細分為客廳套餐、臥室套餐。消費者吳女士就是沖著低價,一口氣購買了包括床、床頭櫃、衣櫥和梳粧檯在內的6件套臥室“套餐”。但是,這一整套傢俱把她並不寬敞的臥室擺得滿滿當當,連轉身的空間都沒了。無奈之下,吳女士只能將一部分傢俱搬到其他房間,給臥室騰出一點“空間”。
提示:不要“衝動”消費
面對如此低價的知名品牌,部分消費者很支援,認為這種銷售方式既節省消費者一件件“淘”的時間,最重要的還省了不少錢。而也有消費者不買帳:傢俱套餐的產品一般都是按尺寸製作,不一定符合某些家庭的需要,如果你選擇特別定制,那就意味著要特別加錢。
所以,面對套餐的“低價”誘惑,消費者切不可“衝動”消費。在買單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家庭是否需要、尺寸是否合適、風格是否協調等實際問題。
“套”路二:買一送一
一些專賣某類傢俱的品牌會將其售賣的傢俱與其並不主銷的產品做搭配,組合成“傢俱套餐”銷售,甚至直接打出買一贈一的招牌。主品與贈品之間是打包銷售的,價格自然是便宜不少,但如果你只看中主品,單獨購買主品與主贈品一起購買的價格相差無幾。不少消費者想想還是主贈品一起購買比較合算,不管是否用得著,索性一起買回家。
張小姐在賣場看中了一套沙發套餐,但是配送的茶几卻非常大,不適合她家那“嬌小”的客廳。跟銷售人員一番討價還價後,單獨購買主品的話最低打7折,但如果套餐購買,折扣能到5折。儘管套餐價格相當誘人,但經過考慮後,張小姐還是以7折的價格購買了主品。“如果整套購買,我還得多花一部分錢買一個沒用的傢俱回家,這個套餐太沒實際意義了。”
提示:消費也要有“原則”
價格便宜的背後不一定是真的實惠,“買一贈一”實際也是“搭夥銷售”的,即必須選擇一些規定的產品才能有折扣,但這些規定的產品並不是都需要的。所謂的“傢俱套餐”,其外觀、功能、尺寸等方面的設計還遠不能準確滿足不同裝修風格和戶型的要求,因而,在價格優惠的同時“傢俱套餐”還應該多在靈活性、針對性等方面下功夫,讓套餐內的傢俱變成有機的整體,不僅每一件都便宜,而且每一件都有用。
對此,業內人士提示消費者,選購時也要有“原則”,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別只貪圖便宜。
“套”路三:買傢俱送裝修
在眾多的促銷手段中,記者還見到一種比較特別的,那就是買傢俱到一定額度,贈送裝修,乍一看來對消費者還挺有吸引力。仔細一打聽,原來商家贈送的裝修是裝修設計(包括硬裝與軟裝)。一般來說,硬裝設計屬於裝修的基礎環節,不少硬裝公司在簽合同之前就已經給客戶制定好方案,買傢俱時基本上已經“用不著”;而軟裝方面,設計師指導介紹的拘泥於單個品牌產品,很容易變成“導購”。
提示:看清細節再消費
購買套餐需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套餐價格中包含的款項究竟有哪些?這個對你來說是不是“雞肋”?由於不少套餐主打產品是可以任意選擇的,最後按照金額進行配送,所以該種套餐的實際內容並不是固定的,視消費者的選擇而定,而廣告上打的往往是最低的一個價格,卻包含了眾多贈送款項。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時,應該問清楚套餐內容與細節,選擇適合自己的再下手購買。
傢俱防忽悠有妙招
除了謹防一些傢俱銷售陷阱外,還應該有哪些防忽悠的招式呢?我們就來看看防忽悠三招吧:
第一招:傢俱合同一定要寫清楚。
比如板材一定要注明是優等板材或進口板材(注明是哪個國家的哪個品牌),此外還要注明是否“100%使用”,以及使用的是大品牌的素面板(我們看到的板式傢俱基材的半成品,還需再貼面加工)還是貼面板(基材成品,表面花紋三聚氰胺膜已經壓貼好,切割封邊後直接用於傢俱)。
第二招:一看二聞。
口說無憑,您要查看各類證明材料,比如在使用進口愛格板的傢俱店內,您可以看到授權證書、原產地證明以及海關報關材料等。此外,您可以發揮鼻子的功能,找些有開口的地方如把手孔、合葉孔等處聞一聞(有貼面的地方,有害氣體散不出來),聞到的應該是木頭味,刺鼻就不合格了。
第三招:早上儘量不買傢俱。
因為,有的廠家會玩通風“把戲”,晚上把門、抽屜都打開,這樣早上傢俱的刺鼻味道就很小。如果下午或晚上再去的話,劣質傢俱的味道就很容易暴露出來。如板材一定要注明是優等板材或進口板材(注明是哪個國家的哪個品牌),此外還要注明是否“100%使用”,以及使用的是大品牌的素面板(我們看到的板式傢俱基材的半成品,還需再貼面加工)還是貼面板(基材成品,表面花紋三聚氰胺膜已經壓貼好,切割封邊後直接用於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