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柏林猶太博物館:用靈魂說話的建築

柏林猶太博物館是對特殊歷史時期,猶太人所處的絕望慘境的寫照。作為建築設計師丹尼爾·李博斯金確立建築界永恆地位的奠基之作,雖然沒有直觀的猶太人遭受迫害的展品或場景,但館內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調和燈光無不給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靈上的撞擊。

柏林猶太博物館:用靈魂說話的建築

空曠巨大的房間裡四周一片黑暗,只有頭頂的天窗射下光亮照向屋內。然而,那一處天窗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打開。更多時候,當你推開厚重的房門,裡面迎接你的只有漆黑一片,沒有任何燈光設置。

這是對那個特殊歷史時期中,猶太人所處的絕望慘境的寫照。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猶太人在納粹的鐵蹄下的無力與恐懼。這裡是柏林猶太博物館,而這所處處是故事,用靈魂說話的建築,出自著名建築大師丹尼爾-李博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林猶太博物館:用靈魂說話的建築

作為美國世貿中心重建項目的總設計師,這一名頭曾讓他名揚天下,而另一個重要項目:柏林猶太人博物館,則奠定了他在建築界的永恆地位。1999年,丹尼爾-李博斯金搬到柏林,開始主持設計這個在他設計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號稱自己“搬家的時候只有兩個箱子、三個孩子和一個信念”。 柏林猶太博物館的設計果然不負眾望,給公眾交出了完滿答卷,他為博物館賦予了靈魂,使之成為讓人內心震撼的建築。整個博物館平面呈曲折蜿蜒狀,館內所有通道、牆壁、窗戶都帶有一定的角度,沒有一處是平直的。設計者以此隱喻出猶太人在德國不同尋常的歷史和所遭受的苦難,建築外牆以鍍鋅鐵皮構成不規則的形狀,外院有一組由49根高低不等的混凝土柱體構成的雕塑,使人聯想到猶太人沉重、艱難的經歷,雕塑頂上茂密的樹木顯示出猶太人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

柏林猶太博物館:用靈魂說話的建築

進入這座建築的奇異空間之中,有三條線貫穿其中,一條通往以銳角歪斜組合的展覽空間,黑色部分為核心的封閉天井,白色部分為展覽空間。另一條軸線通往室外的霍夫曼公園,由傾斜的不垂直於地面的方格形平面的混凝土方柱組成。步入其中,由於斜坡地面及不垂直的空間感覺,使人感到頭昏目眩,步履艱難,表現猶太人走出國境在海外謀生的艱苦歷程。每根混凝土排柱頂上種植一棵樹木,表示猶太人生根於國外,充滿著新生的希望。第三條軸線直通神聖塔,是一個高二十多米的黑色煙囪式的空間,進入之後靜立沉思,回憶猶太人過去經歷的苦難,最後離塔時沉重的大門聲響令你震驚,以加深你的參觀印象和感受。建築空間光與聲給人造成的深刻懷念之情永難忘懷。反復連續的銳角曲折、幅寬被強制壓縮的長方體建築,像具有生命一樣滿腹痛苦表情、蘊藏著不滿和反抗的危機,令人深感不快。整個建築,可以稱得上是濃縮著生命痛苦和煩惱的稀世作品。

柏林猶太博物館:用靈魂說話的建築

設計師本人稱該博物館為“線狀的狹窄空間“。理由是在這座建築中潛伏著與思想、組織關係有關的二條脈絡。其一是充滿無數的破碎斷片的直線脈絡。其二是無限連續的曲折脈絡。這二條脈絡雖然都有所限定,卻又通過相互間的溝通,而在建築和形式上無限地伸展下去。依據相互離散、游離的處理手法,形成了貫穿這座博物館整體的不連續的空間。這二條脈絡是“猶太人博物館”的特徵,同時又是他所特有的“二元對立,二律背反”的觀點。柏林的痕跡,不僅僅是物理的,據說其中還有說不清因果關係的根源,或者是既往性夾雜在裡面。從德國人和猶太人的外在關係來觀察,他下了這樣的結論。他執著地追求曾對猶太人的傳統和日爾曼文化做出貢獻的作家、音樂家和藝術家們的生活蹤跡,並將其模式化。或許,用設計師自己曾說過的話來對柏林猶太博物館做總結再合適不過:“其實建築就是一個故事的講述,通過建築我想要打動人們,給大家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悲劇總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希望。就像戰後年輕的德國人最終還是改變了他們命運,並且現在用這樣的經歷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