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硬碟壞了能修嗎】修復硬碟的方法

硬碟壞了一般是會出現直接找不到硬碟,或者硬碟有異常的響聲,或者機器啟動到硬碟的那個地方有提示,還有就是硬碟有壞道,另外就是硬碟進入系統的時候或者在運行系統的時候特別慢。很多人對於硬碟壞了都會有一個疑問,硬碟壞了能修嗎?硬碟壞了有好幾種程度的壞損,有些情況是能修的,有些情況是不能修的。
硬碟壞了能修嗎之能修復的幾種情況
1、引導出錯,不能正常啟動的。這種情況未必是“壞”,通常清除MBR,再重新分區就有70%好。如若不行,應歸入第三類。

2、可正常分區,可格式化,但掃描發現有“B”標記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出壞道 ”。這裡可不分“物理壞道”或“邏輯壞道”,“B”數量少的話(少於100個),基本上有80%可以修復為“好硬碟”。這種情況出需用一些通用的維修軟體就可以解決。


3、不可正常分區,或分區完後格式化不了。這種情況要用到專業維修軟體,視不同的牌子,修復率不同。一般達到50%左右。
4、通電後不轉。這種情況一般是電路板故障,換掉電路板IC或整個電路板換掉即可。起轉後視不同情況另做處理,60%以上是全好了,但有部分可能同時還有其他幾類故障。
5、自檢聲正常,BIOS認不到盤。這是多種可能原因造成,如果是電路板介面問題則修電路板;如果是硬碟進入內部保護模式,則需用專業軟體切換。Fujitsu硬碟出這種問題較多,修復率約90%。
6、通電後磁頭聲敲擊不止。這種情況多是因為磁頭損壞,但也有不是磁頭損壞的。前者若非挽救資料就不必要更換磁頭修復,而後者還有50%機會可以挽救。
7、通電後噪音大。除了少部分可以通過校正主軸解決外,一般不修。
8、遺忘密碼。大部分的硬碟可以設密碼保護,如不慎忘記密碼,是極難解開的。不過辦法還是有的,大部分牌子硬碟都可以用專業軟體去除密碼保護。

另外,有些硬碟受破壞嚴重,損毀的磁區太多(有的盤不可超過3000,有的則不可超過8000,有些卻允許超過10000),解決辦法是切除有問題的磁頭,或降低容量,同時更改型號,也算是一個可用的“好硬碟”。


那在能修復的情況下怎麼修復硬碟呢?
硬碟修復的方法
1、不同的電腦同時備份。假如你有兩台以上的電腦,你可以把資料同時存放在兩台電腦上。兩台電腦同時損壞的可能是比較小的,這樣資料損壞的幾率可以降到最低。
2、購置一個移動硬碟,整個成本在幾百元。這樣你可以把資料放在兩個不同的硬碟上。安全係數和上面的方法差不多。
3、網路存儲。這個方法基本上不需要什麼成本,只是有些複雜。

把你資料放在網上某個地方,這樣你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上調用你的資料,不用擔心資料的同步問題。


大型網路服務商的資料安全性是非常高的,資料損壞的可能性比上面兩種方法還要小。唯一需要擔心的是你帳號和密碼的安全性。
步驟:A、申請一個空間:建議申請金山網盤,支持電腦同步,意思是在電腦中創建一個金山同步磁片,裡面的檔在聯網狀態下會自動同步到金山網盤中,非常方便,對於一些有重要資料的朋友值得推薦。
4、為了便於資料查找,儘量把文字資料作為郵件內容發送到郵箱,不要作為附件。

存在的風險:這種方式存在的最大風險就是帳號被盜,一旦被盜,你可能無法訪問自己的郵箱。因此做好郵箱帳號的安全防範至關重要。只有從現在開始做好資料備份,那麼當風險不期而至的時候,你就能夠從容應對。


硬碟修復資料的方法
1、首先將U盤製作成開機磁片,大家可以借助“電腦店”、“老毛桃”或者U大師等軟體,將U盤製作成開機磁片,製作方法很簡單,這在我們之前的很多U盤安裝系統教程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還不瞭解製作方法的朋友,請閱讀:電腦店U盤開機磁片制作圖文教程 或 老毛桃U盤開機磁片制作圖文教程2、製作好U盤啟動後,我們再關閉電腦,關機後然後插入製作好的U盤到電腦,另外將損壞的硬碟也安裝到電腦中,然後重新啟動電腦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然後設置第一啟動項(教程:設置電腦開機從U盤啟動詳細方法),完成後,重啟電腦,我們即可進入U盤啟動,之後選額進入PE系統。
3、進入PE系統後,我們在桌面上可以看到有一個“DiskGenius硬碟分區工具”,我們點擊進入DiskGenius,進入裡邊我們必須要看到可以檢測到這塊硬碟,如果檢測不到,基本該硬碟已經沒法通過普通的方式免費修復了。通常硬碟如果問題不嚴重,我們進入DiskGenius工具還是可以正常識別到應怕分區的。
4、關閉剛才打開DiskGenius,然後從左下角的開始裡操作選擇重啟電腦,然後又會進入U盤啟動介面此時我們選擇“運行硬碟記憶體檢測掃描功能表(也可直接按數位7選中)”選中後,按Entel回車鍵確認即可。

進入運行硬碟記憶體檢測掃描功能表操作介面後,我們再使用鍵盤上的↓鍵選擇第二項的“運行硬碟再生器硬碟修復工具”選中後,按回車鍵運行即可。


5、接下來即可進入硬碟修復介面,這裡還需要注意選擇需要修復那個硬碟,此時該工具會檢測到連接在電腦中所有的存放裝置,其中第一項為14G容量,很明顯是筆者的16G U盤設備,還有其他的為筆者電腦中的硬碟。這裡選擇的時候,主要是根據硬碟容量來選擇到底屬於那塊硬碟,由於筆者電腦連接了幾塊硬碟,故障不能用的硬碟是320G的,很明顯可以看出是第四項。(如果大家不方便區別,不妨關閉電腦,將好的硬碟都斷開連接,僅留下故障硬碟和U盤插入電腦即可,這樣就非常好分辨了。上面選擇完成後,之後我們再選擇第二項的“正常掃描(修復/不修復)”選項,接下來我們再按鍵盤上的數位1選擇第一項“掃描並修復”,接下來就會進入漫長的硬碟掃描與修復階段,此時我們不要進行任何電腦操作,等待期掃描修復即可。
如果硬碟存在可修復的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看到相關故障與修復提示,如下圖所示的為掃描一段時間會檢查都的硬碟存在壞道,由於硬碟容量較大,掃描與修復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基本都需要一兩小時左右,因此掃描修復期間,大家也可以去休息下,稍後在看看,一段時間後即可看到掃描修復完成。
掃描修復完成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筆者的這塊壞硬碟,主要是由於存在壞道的問題,目前基本已經修復完成。
如果運氣好的話,修復完成後,我們可以再對硬碟進行格式與重新分區,之後再去重裝系統,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正常使用後,大家還可以使用HD Tune工具,檢測一下硬碟的讀取速度,如下圖所示,說明硬碟已經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