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 65平米里的大智慧!
作為藝術科學(artscience)的創新發生地,Laboratoire試圖通過一種創造性的方式將創新、探索、科學、設計、藝術以及教育融合起來,生產從理論到現實的創意產品。在巴黎的中心,或許你已經從LaboShop的白天與黑夜的分裂中窺視到這個實驗室的大膽,但若不進入其背後的智庫LaboBrain中,你便不會發現其創新的源動力。
讓人好奇的是,什麼樣的設計才夠得上游走在藝術與科學的邊界上功能空間呢?依然如LaboShop般小巧,LaboBrain總共65平方米的面積充分反應了Laboratoire的大智慧。
LaboBrain是為Laboratoire創始人David Edwards個人定制的工作室。在設計之初,Edwards向設計師Mathieu Lehanneur提出的要求是:空間整體簡潔而精確,它能夠進行實驗、滿足會議和與其他團隊成員交流的要求。這裡不需要桌子,因為他可以只是輕鬆地坐下來,將筆記型電腦放在雙膝上進行工作。另外,辦公室還必須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留給書本和檔案,最好有一面牆可以讓他寫寫畫畫。而Lehanneur最初交出的答卷是一系列的心理圖像:籠子中的猴子、非洲部落集會時人們圍坐在地上的場景、美國建築、航太飛船……而當這一切全都集合在紙上時,它們轉化成了最為真實的空間構件。最後,將這裡變成一個思想的“體育館”,提供智力運動員們“善其事”所需的各種裝備。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一)
空間是一色的白,稀疏而又純淨。牆壁刷上了白色的油漆,地面用環氧樹脂進行了拋光處理。通體的白色處理讓空間得以刺激思想並激發創造力。作為Laboratoire的“大腦”,LaboBrain的空間設計也遵循腦部的分區——右腦負責合理地組織和存儲,左腦則負責激發直覺、想像以及創意。於是,我們看到David Edward助理辦公室中猶如手術臺般的桌子和聚乙烯製成的椅子,它們幾乎可以說是經典的。這樣做當然也有一個制約:讓沒有一個單獨的器件可以引人注目。在桌椅後方,一牆的硬紙板抽屜式盒子則一律是毫無瑕疵的白色,這是為了向手動模式的I Mac致敬,它可以長年存儲紙質檔案。
一面曲線優美的牆佔據了空間的主要位置,將右腦和左腦分隔開。它的一個表面成為允許塗寫的白板,兼顧美觀與實用性。這個友好的使用元素是通過電腦3D技術實現的,中心是數碼切割的泡沫填塞物,外層覆蓋玻璃纖維、樹脂和一種特殊的特氟龍塗層。從街上看進來,人們常常能發現一個若有所思的男人在這面白板上亂塗亂畫,如果不出意外,他就是David Edwards。這時,這個空間仿佛變成了囚禁他的牢籠,而Edwards則是科學實驗的小白鼠。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二)
Buckminster Fuller也經常出沒在這個獨一無二的空間中,做“思想性的移動”。這個靠自學成材的酷酷的老理論建築師試圖在每個解決方案的每個具體細節中將科學、藝術和設計進行融合。為了向他的足球烯致敬,一個半圓而洩氣的皮制足球安詳地休憩在了兩個工作區間中部,構成了就座區的中心。按照頭腦風暴的模型進行設計的工作室讓使用者不必靜坐崗位,於是,就座區取代了桌子,不僅便於人們集中,更讓Edwards和參與長時間討論的人們能夠盡情伸展雙腿,在最輕鬆的氛圍中集中精神進行思考。
盒子牆依然出現在主要空間中,只是不再是茫茫的白色,而變成了五顏六色的金屬片。盒子的表面雕飾出薄脆餅的式樣,是為了勾起人們對紐約熱狗店所更新的義大利設計符號:精緻、豔麗、閃亮,有一個皮制的把手,方便堆疊和移動。空間中帶有流行風格的奢華將美國與法國聯繫了起來。
當然,空間的奧妙不止在地上,而在跟地面平行的爐條格網下,鮮活的植物也在忙碌於吸食二氧化碳,為室內製造氧氣。在一個園丁的幫助下,設計師專門找來森林中常見的苔蘚植入到工作室中,他們可以在昏暗的陽光中存活下來。一個自動灌溉系統會提供給植物足夠的養分。最近,蘑菇也開始生長起來,顯示出LaboBrain健康的工作環境。為了更為深入地淨化空氣,設計師將Laboratoire最新出品的空寂淨化系統Andrea加入了進來。充分地將科學運用到生活、工作的藝術中。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三)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四)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五)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六)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七)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八)
LaboBrain工作室室內設計(圖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