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吐珠花名字的由來和養殖方法介紹
龍吐珠花原本是一種生長在非洲的藤本花卉,是由一位英國旅行家引進歐洲的,在它進入荷蘭之後,才被確定了“龍吐珠”這個名字。龍吐珠花的花型比較獨特,具有無法替代的觀賞價值,養殖的時候要多加注意。
龍吐珠名字的來歷
龍吐珠為多年生常綠藤本。株高2~5米,春夏開花,花甚美麗,萼白色較大、花冠上部深紅色,花開時紅色的花冠從白色的萼片中伸出,宛如龍吐珠。龍吐珠名稱的來由曾有過一段趣聞:在十八世紀中葉,英旅行行家科斯·湯姆森去非洲遊歷,無意中看到許多黑膚姑娘,用龍吐珠花串成頸鏈,飾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強烈,引起莫大興趣,於是采得種苗帶回試種。當時植物學家認為他是第一個發現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到十九世紀末期,馬里開始經營這種花草,自行改名為“珍珠寶塔”,這比用人名確勝一籌。到了二十世紀初,龍吐珠進入荷蘭的國際花市,初時銷售量極少,有個華僑工人方福林針對花客喜愛吉祥的心理,建議改用“龍吐珠”的花名來招徠顧客,立即受到老闆的採納。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幾乎遠銷世界各地。此後,龍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了。
龍吐珠的養殖方法
栽植:盆栽龍吐珠,一般每一兩年換一次盆,時間在早春或花謝後均可。先用碎瓦片墊好排水孔,再放入少量骨粉作基肥,然後裝入新的培養土(腐土4份、園土4份、沙土2份),栽好植株,上留2-3cm沿口,以便施肥澆水。換盆後澆透水,放背陰處緩苗,緩苗後移至陽光充足處養護。
澆水:龍吐珠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莖葉生長期要保持鹽土濕潤,但澆水不可超量,水量過大,造成只長蔓而不開花,甚至葉子發黃、凋落,根部腐爛死亡。夏季高溫季節應充分澆水,適當遮蔭。冬季要減少澆水,使其休眠,以求安全越冬。
施肥:施肥不要過多,開花季節每隔7-10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連施3-4次。若發現有黃化現象,可施用0.2%硫酸亞鐵水,即可使葉片逐漸由黃轉綠。
溫度:龍吐珠的生長適溫為18~24℃,2~10月為18~30℃,10月至翌年2月為13~16℃。冬季溫度不低於8℃,5℃以上莖葉易遭受凍害,輕者引起落葉,重則嫩莖枯萎。營養生長期溫度可以較高,30℃以上高溫,只需供水充足,仍可正常生長。而生殖生長,即開花期的溫度宜較低,約在17℃左右。
光照:龍吐珠冬季需光照充足,夏季天氣太熱時宜遮蔭,否則葉子發黃。光線不足時,會引起蔓性生長,不開花。花芽分化不受光週期影響,但較強的光照對花芽分化和發育有促進作用。在黑暗中不宜置放時間過長。
塑形:要塑造龍吐珠的優美株型,在扡插苗或播種苗盆雙色球栽後長至15cm時,離盆口10釐米處截枝,促進萌發粗壯新枝。生長期要嚴格控制分枝的高度,注意打頂摘心,以求分枝整齊,將來開花茂密。在摘心後半個月,施用比久或矮壯素控制高度,達到株矮、葉茂、花多。春季換盆對上部枝條修剪短截,使植株圓整,枝多、花多。
好了,關於龍吐珠花的介紹就到這裡啦,看來如何給花卉起名字也和如何養殖花卉一樣,是一門需要進行頗多研究的學問呢。看看故事裡那位老闆,不就因為採用了“龍吐珠”這個名字,從此以後財源滾滾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