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滿山開遍是春鵑 春鵑的介紹及盆栽的製作

春鵑是美麗的花卉,在春天,春鵑盛開的季節裡,大朵大朵的春鵑嬌豔欲滴,極為壯觀繁盛,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春鵑吧。

一、春鵑的介紹

春鵑,又名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是落葉灌木,高約2米;分枝多,枝細而直。葉互生,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尖,表面深綠色,疏生硬毛,背面淡綠色。總狀花序,花單生或頂生,漏斗狀,花色多樣,品種繁多。有常綠杜鵑、落葉杜鵑;根據花期分為春鵑、夏鵑和春夏鵑。依花型分為單瓣、套瓣和重瓣。花瓣又有扁平、微皺邊和皺邊之分。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多生於山坡、丘陵灌叢中。

二、春鵑的盆景製作

春鵑花的繁殖可用壓條、扡插、分株、嫁接等方法。也可用生長多年,根幹古雅奇特的春鵑老樁製作盆景,多在秋末冬初或春季花謝前挖掘移栽,移栽時多帶宿土,對主幹和主根要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造型的枝條,多留側根和鬚根,對大的枝幹則要仔細審視,確定造型不需要後再將其去掉。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土壤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秋末冬初挖的樁子栽後用沙土將其全部埋起來,僅露出少許的枝幹,澆透水後罩上塑膠袋保溫保濕;春季挖的樁子也要埋入土中2/3。栽後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等植株活穩發芽後再逐漸除去樹幹部位的沙土。養坯過程中應經常向葉面及樹幹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但根部不要過濕,特別要避免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夏季注意遮光,以防烈日暴曬。

春鵑花可製作成直幹式、斜幹式、曲幹式、雙幹式、多幹式、露根式、懸崖式、附石式、水旱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對於扡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至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紮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紮,其他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由於春鵑花枝幹比較脆弱,容易折斷,操作時應小心謹慎。在生長季節若枝條出現一些斷裂,可在傷口處抹上黃泥,外包塑膠薄膜,很快就會癒合恢復。而春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紮。為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春鵑老樁做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春鵑花做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還可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

春鵑花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平時可放在光線明亮養護,夏季和初秋的高溫季節要進行遮光,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但也不能過於蔭蔽,以免植株徒長,影響開花,可放在陰棚下或樹陰下養護。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要積水,雨季注意排水,空氣乾燥時可向植株及周圍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防止葉片乾枯。還可在盆土表面覆蓋一層軟草,以防烈日灼傷盆土表面的細鬚根。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為預防黃化病的發生,可在肥液中加入少量的黑礬,以使葉色濃綠光亮。現蕾期增施1至2次骨粉、過磷酸鈣之類的磷肥,可促使花大色豔。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維持0℃以上土壤不結冰,並控制澆水,使盆土稍濕潤即可。

每年的花後進行一次修剪,剪除病蟲枝、幹枯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對過長的枝條也要適當短截,以使株形優美、枝條分佈合理,加強內膛的通風透光性,有利於植株的生長。每2年左右的春季或秋末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土壤。植物染料作用:作為花卉的陪襯,春鵑花的枝葉作用沒有被人重視,實際上是一種天然的染料。

在家養環境中,春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春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4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幹隨澆,但絕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三、春鵑的病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冬季和春季新梢萌發前,用托布津600—800倍液或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花盆、盆土和植株2—3次;新芽萌發後,用50%可濕性多菌靈600倍液噴灑,每星期1次,連噴3次;盛夏時節,易發生紅蜘蛛,可用50%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噴殺。

以上就是春鵑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