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人家庭的裝修攻略 把這幾點做好讓他們也有"參與感"
我記事兒晚,但記性極好。小學一年級那會兒,我爸每天騎自行車帶我上學,我在后座,他讓我一手抓緊座墊,一手在他背上默寫生字。冬天穿得很厚,他感覺不到我在寫什么,會讓我用力寫很多遍。此舉不僅為我此后十幾年所向披靡的語文成績打下基礎,也在無形中教會了我MULTI TASK。關于爸爸的自行車,記憶還有很多,比如他曾以騎行速度為主題,給我編過一系列應用題;比如有一年盛夏,廠里發好吃的雪糕,他自己不舍得吃,用一件棉馬夾裹緊雪糕保溫,一路飛快往家騎,結果馬甲連雪糕一塊兒丟了;比如我考上大學的暑假,他在弄堂里教我怎么騎自行車......
父母曾經給予的是那樣多,總讓人覺得,我們的回饋,似乎不應該僅僅只是節日的一件禮物和一個顯得自己非常孝順的帖子。所以今天就想結合自己的行業經驗,談談如何通過家居設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裝修設計】有老人家庭的裝修攻略 把這幾點做好讓他們也有"參與感"
當朋友圈孝子我們沒興趣,我們是希望能弄點兒干貨,幫到這方面真有需求的朋友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事兒跟我沒關系,因為我們不和父母同住。但是大家想過沒有?處在這么一個發展階段,一方面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褪去,我們自己的晚年肯定指望不上兒女。另一方面,老齡化迫在眉睫,有限的福利和目前多數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現狀,注定了我們必須要為父母的養老承擔一部分責任。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高端養老院的。養老院的建設速度就算跟得上老齡化的步伐,配套的服務也未必竟如人意——幼兒園還出現過虐☆禁☆童事件呢,因此,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有可能,也有必要,會與父母同住,為他們頤養天年。
提起暮年,可能大部分人會自動腦部這么一個畫面: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家坐在輪椅中,無望而孤苦。我媽媽前幾天就在電話里這么描述近來生病行動不便的姑媽:“很慘的,老伴沒了,自己小中風了一次,坐輪椅了……坐輪椅哎,你想想看,好比殘廢哎……”
其實吧,在很多發達國家,“殘廢”這種詞是不允許的,因為含有不尊重的、區隔化甚至歧視性的意味。相反,老年人坐輪椅照樣四處走動,照常生活。而人也并不分成“正常”和“殘障”,而是有另一套說法。這個說法最初是在加拿大提出的,把人大致分成“行動不便”,和“尚未行動不便”。這樣不僅更顯平等尊重,也是在提醒我們,在空間設計上,關照年邁病弱行動不便人士,正是關照未來的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會老的,我們都會有那一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來看看家居設計中,有哪些便于操作又能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做法。
1. 歸屬感
我覺得最凄涼的晚景,還不是孤苦無依,而是明明有家有親人,但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親人形同虛設,沒誰真的在意我。
去年我的一個姑父去世,姑媽脊椎本來就有病,加上傷心過度,小中風了一次,自此行動不便,住到兒子家去了。沒多久,就聽她在電話里向我媽媽哭訴:“兒子媳婦對我挺好的,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家……我坐在輪椅上,不論挪騰到哪都很突兀,好像是房間里的一個障礙物。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拿件東西,輪椅都掉不過頭來。我只好把日常要用的東西都堆在手邊,但是那樣又弄亂了房間……人生真是沒有意思。老伴說走就走了,自己呢,這眼看也真成了半個廢物……”
我在她的哭聲里腦補著堂哥家的空間,覺得姑媽的沮喪實在有她的道理。而整個家居其實大有可為,不至于這么糟糕的。
堂哥家的房型不錯,客廳和兩間臥室朝南,廚衛和兒童房朝北。問題是中間有一條狹長的過道。過道盡頭一米見方的地方,同時開著三扇門,分別通向客廳,臥室和廚房。姑媽坐在輪椅上,好比滑入死胡同的盡頭,無法轉彎,哪兒也進不去,怎么能不著急呢。但是,只要把過道連接北廚房和南客廳的部分墻體敲掉,完全打通,就可以立刻解決輪椅動線的問題,還能改善采光。
開放式設計對老人來說,是有了更寬闊的行動空間,而且不會被阻隔在很多角落里,與家里其他人缺乏直接溝通
開放式的設計,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無論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友好得多。國外設計養老院的時候,是絕對不允許有視覺死角的,換句話說,任何一個老人,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必須能夠被他人看見,以防意外。此外,任何通道的寬度,拐彎處的面積,都必須適宜輪椅通行。如果堂哥家改成開放式的廚房和客廳、飯廳之間沒有隔斷,并且圍繞中島留出充足的空間,那么老人家的動線就會流暢很多。
如果你在自己家里見到了輪椅,那自然知道要給輪椅讓出足夠的通道。如果你眼前還不需要這么做,但幾年內可能會遇到這種問題,那適度的未雨綢繆,甚至在裝修時做一些特別布置,那我們這篇稿子就達到目的了
不妨想想,當老人坐在輪椅中的時候,正好比你駕駛小型汽車。沒有人不恨那種逼仄的、充滿隔墻和柱子的停車場還有胡同死角吧?但是如果空間開闊,有環行路可以調頭,是不是就舒服多了呢?
動線只是一個方面,靜止狀態也頗有可為。看一個例子:▼
這是我近年在國外設計公園的時候經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無障礙設施要求。左邊是普通的公園座椅施工圖。對比看右邊,座椅緊挨混凝土步道,一側留出充分的空間,為什么呢?因為這樣一來,輪椅使用者就能和家人朋友并排坐在一起。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0.9米的空間,輪椅就只能停在草地上。草地和混凝土路面是有高差的,對于我們,這一點點高差只是抬抬腿。但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是天塹。
公共空間這樣操作,家中也可以,是一樣的道理。
堂哥家的客廳沙發美奐美輪,比例和位置跟雜志樣板房一樣。但是那樣一來,老人的輪椅就只能尷尬地停在L型沙發組合中間空白的部分,這樣一停,就擋住了茶幾。老人家整天待在這樣的位置上看電視聊天,是不是如坐針氈,渾身別扭?而如果每次她過來看電視都要搬開茶幾的話,會不會很麻煩?她也會有心里負擔,覺得自己總是添麻煩,沒有價值,是個老廢物。有些家居甚至更糟,老人要到客廳坐著,不得不從輪椅里挪到沙發上,過會兒再挪回輪椅里。整兩個過程常常是需要家人幫忙的,如此老人家會不會覺得自己礙事兒,覺得沮喪?
而你能做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與他們方便,自己方便。留一個合適的空間給他們,大家排排坐,既不需要顧慮阻擋和搬動等等問題,又不會刺激父母脆弱易受傷的情緒。讓父母感覺到這是自己的家,他們也是家的主人。沒有基本的歸屬感,“家”這個字也就沒有意義了吧。
2. 安全感
相對于盛年,老人更脆弱,心理上也更缺乏安全感。他們曾經在我們的人生中,都是以強者和保護者的姿態出現的,幾十年來早已習慣。但是隨著老邁,這種力量已經衰弱了,可是他們出于自尊,也出于對兒女的體諒,通常不會表達這種恐慌和脆弱。這并不表示他們沒有這種需求。當我們一心想著家居設計怎么保護年幼的兒女的時候,當全世界的商家都瞄準兒童安全大做文章的時候,不要忘了家里還有其他“弱者”需要保護和照顧,也有很多努力值得我們為他們去做。
比如我們多次提到的開放式廚房,OPEN PLAN的設計。
開放式設計,一方面是讓老人行動更便利,另一方面也會讓老人有安全感
盡量保證老人在屋里的任何位置都能被看見。我自己不止一次聽說這樣的故事,老人家在家里跌倒的第一時間,甚至家人都不知道!后來有人走到他們摔倒的地方,看見老人倒在地上,才慌忙去叫救護車。如果能夠減少視覺死角,讓老人家在屋里一直能在我們視線可及范圍之內,無論對他們,還是對我們自己,都會更安心一些。
比如浴室門的開啟方向一定是向外開啟。
這是因為浴室畢竟不能像廚房那樣做成敞開式的……總得有門遮擋。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可以囑咐他們使用洗手間的時候不要把門鎖死。同時必須保證洗手間的門是向外開啟的。這是因為萬一老人摔倒,如果門是向外開的,他們尚有一線希望能夠爬過去推開門呼救,但是如果是向內開啟的話,等老人挪到門邊的時候,距離就太過接近,很難打開,很可能就此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
有老人的家庭,浴室門要朝外開
比如在必要的地方加裝安全扶手。
這個時候,不能再考慮加設這種扶手,會讓衛生間不那么好看的問題了
在澳大利亞,如果家里有老人行動不便,必須坐輪椅的話,原則上都必須送到專業的養老院去。如果想把他們留在家中照顧,則必須按照政府的規定對整個家進行一系列的改造,通過審批,證明確實符合行動不便者生活,才會獲得批準。安全扶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也許很多老人家并沒有到要坐輪椅的程度。但是在衛生間這種需要用力坐下站起的地方,安全扶手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經聽人抱怨過這種扶手又占地方又難看。
我想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如果需要借助扶手站起來的人是你自己,你還會這么想嗎?減輕自己家里人生活中的痛苦,難道不比視覺上的完美更重要嗎?我們所追求的“美好家居”只是形式上的好看,而不是對家人發自內心的愛嗎?況且為了家里視覺上好看一點,不肯費這點事,萬一老人家滑倒,后續的麻煩和痛苦,包括心理上的愧疚,很可能遠遠超過一個扶手。
此外,我們還推薦使用防滑的地面鋪裝、防滑地膠,防止老人摔倒。盡可能避免一切臺階和錯層。如果實在有高差,緩坡是比較合宜的解決方案。西方大部分國家,在沒有安全扶手的情況下,坡度的比例不得陡于1:33。如果條件允許,用地毯、坐墊,恒溫馬桶圈,減少硬質、冰冷的刺激。家具倒圓角等細節,防止老人磕傷。安裝呼救警鈴。有些監控器并不帶錄像功能,只是探測是否有物體在移動。安裝之后,萬一老人家長時間沒有移動,系統就會警示兒女留意。
3. 參與感
老年人很普遍的一個抱怨是認為自己成了麻煩或是累贅,招人不待見。的確行動不便會給他們自己和兒女造成一定的困擾,但是如果在空間設計和家居細節上設身處地為他們想想,是可以減輕甚至避免這些情緒的。
我一直跟親朋好友強調,不要為了好看,就把日常要頻繁使用的設施、家居和家用品,放在老人家夠不到或者要奮力去拿的地方。這樣一來,他們在生活中就沒有參與感了,過的都是“別人家的日子“,這種疏離感會讓人很傷心的。
你比如說,浴室的水龍頭、衛生紙、擦手巾都盡可能放在輪椅使用者可達的高度,對于坐輪椅的老人來說正合適,對于自如行動的人,也是不費力的高度。
如果有條件可以安裝步入式浴缸,視覺上并不會有多丑,但可以大大減少老人在深浴缸中跨進跨出的麻煩。
這種懸浮式臺盆,相對于立式,對于輪椅使用者就會友好得多。當然有條件你甚至可以做兩個不同高度的臺盆。
廚房也是。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中午熱個飯,需要踮起腳尖奮力去夠,是個什么樣的體驗?趕上我這種火爆脾氣,搞不好早就罵人了,然后風風火火地給換到個舒坦的位置。但是父母老了,住在你的家里,他們可能會忍耐不發,怕給你添亂。而且和年富力強的你不同,改變一個東西擺放的位置,不是他可以輕易做到的了。于是他每天使用這件東西的時候,都會很難受。所以說在設計廚房的柜子和面板的時候,盡量把微波爐和烤箱,放在輪椅使用者可達高度。
微波爐或者烤箱如果能放在這個位置,姑媽中午坐輪椅熱飯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畫面中桌子的右側沒有擺放椅子,輪椅經過的時候可以很容易拿到桌子上的水果。但是如果擺滿了椅子,還容易拿嗎?有人不理解老人那種低落和悲傷是所為何來,其實時時處處對他們的心理可能都會造成傷害,比如說,我甚至不能自由自在地吃一個水果,如果沒人給我拿的話。
同理,客廳和房間,都可以考慮保留一到兩個電源插座在輪椅使用者可達高度。
很多辦公室的電源設計方法可以參考
如果堂哥家做這么一番改造,姑媽每天的日子就輕松多了。她中午可以自己熱飯菜吃。下午可以在客廳給IPAD充電,順便跟自己的老閨蜜——也就是我媽,視頻聊個天兒。晚上孩子下班到家前,可以微信告知她,也許她就可以把烤箱打開預熱等大家回來一起做飯。她不會覺得這份生活中自己渾身不自在,反而會覺得自己有參與,有貢獻,家人們愛她,也需要她。
4. 愉悅感
愉悅感這一節放在最后,是因為我本來認為這都是常識,沒什么專業干貨因此就不寫了吧。但是我發現好像不是這樣的。很多人在心里區別地看待自己和父母,他們不相信那些能使自己愉快的物品,也同樣會使父母愉快,缺乏基本的平等和尊重,因此當他們談論“愛“這個字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基礎都不存在,還有愛?
我想說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購買失誤的、用舊淘汰的東西給爹媽用。經常我會聽到這種話:“買錯了,不喜歡,給我媽了……” 或者是“買了新的,原來那個給我媽用了……”感覺爹媽就是回收站。是什么使你相信,你媽媽就是喜歡吃魚頭的?你爸爸認為舊家具比新買的更合適?他們和品味,和你,就那么不同嗎?
是什么使你相信,好看的亞麻床品,明媚又柔和的顏色,只會給你帶來好心情,而對于父母則完全沒有類似的作用?我相信如果你給他們換一床新床品,他們也會開心好幾天的。
充足的采光可以幫他們一掃陰霾心情。還有很多小細節,電熱毛巾架上蓬松柔軟溫暖的浴巾。一件新睡衣。甚至是一塊香味好聞的肥皂……這些東西,你可以曬在朋友圈,爹媽就不能嗎?
我常聽人抱怨說老年人很難取悅,他們過分敏感,審美奇葩,行為古怪。有一個帖子還專門吐槽《我媽的家裝審美》。這一切我都理解,我也承認部分是事實。但是,我們是否也該捫心自問,有沒有把他們當成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如果你常年把自己不喜歡不想要的東西送給他們用,你憑什么相信他會跟你有一樣好的審美呢?他們得到的都是你的垃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