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解析原創建筑設計的七大挑戰

“創造力已死”,在這個現代化信息包裝的大數據時代,這樣的表述早已不再陌生。如果你查看一下谷歌的詞頻統計器,“創造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有明顯的減少。它出現的頻率和1800年差不多,而它的使用高峰在1900年之前。在高峰期間發生了什么?1893年,第一張會動的圖片產生了;1989年,第一臺自動扶梯成功安裝;1899年,阿司匹林被發明;1901年,第一次無線傳輸從英國傳送到了加拿大。

那個時候,新科技的研究和發明促使人們去探索更多曾經沒有的東西。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新工具的注入,很難與20萬年后的新思想對抗;所以為了幫助大家實現這個目標,本文為大家總結了當代世界創新意識所面臨的7大挑戰,以及可能采取的應對策略。

1. 社會共享效應

隨著媒體在網絡的消息不斷更新,我們很難避免與別人看到相同的東西;如果從潛意識上拒絕接收別人的想法也同樣非常難。問題在于,如果所有人都這樣獲取信息,那出現相似的設計和匯報內容就是不可避免的。

試著去搜索一手資料,這樣不僅能夠潛意識打開你的眼界,同時可以讓你有可能與大眾普通的想法有所區別。真正的創意也許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也不至于令人慚愧。我們在借鑒前人想法,經驗的同時,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加以創新,就會得到新的東西。

2. 新科技的挑戰

新科技的發展速度異常驚人——你學會的東西很快就會過時。然而遠離你的舒適區,進入到有時令人慌張的新建筑技術的領域仍然非常重要。

使用不斷出現的、更加重要的新技術,將新技術與傳統工具相結合,這是一種很大程度上探索未知領域的方法。 例如在工業革命之前,建筑很多年沒有大的改變。很快來到了鋼鐵大規模生產的時代,從艾弗爾鐵塔到紐約的天際線。當然現在摩天大樓已經不再新奇,創造力也僅僅能持續這么長時間。

3. 地理限制

在家鄉接受教育甚至參與職業生涯,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舒適安全的選擇。 雖然這對于創造力的作用遠遠小于你能感到的舒適;幸運的是,留學在全球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事情,可以讓我們從另外一個國家學到很多。

這件事情的本質可以在項目中例證,例如 Ingvartsen 建筑事務所的這一個,將想法與從廣泛的經驗中獲得的解決方法相結合能夠產生一些在過去效率較低的傳輸和交流系統中不可能產生的設計方式。 運用我們從廣泛的文化和地域理解中獲得的資源能夠幫助我們反對那些一般的玻璃建筑的方案。

4. 材料限制

相互關聯運用編碼和編程的建筑設計已經以某種方式融入到單一概念的建筑中。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是這其中的佼佼者,也許未來主義的魅力已經丟失在過度使用中。

在建筑過程中應該在不同的階段綜合方式和材料 ,而不是用技術追求形式或者堅持使用傳統材料,嘗試用建筑技術找形或推敲材料原件。

5. 附加想法

"殺死你的寵兒" 在建筑的旅途中你一定曾經聽說過這句話。很難在設計過程中不去靠近你曾經做過的方案,尤其是已經存在并且被證實是你擅長的方向。不幸的是,這樣幾乎不能得到好的創意。許多歷史上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經歷過很多次失敗。例如托馬斯·愛迪生在五年之內發明了燈泡、留聲機和電話需要的碳發送器;而他還有超過100項專利發明已經很少被大眾提及。

從統計學來說,產生更多的想法有利于你從中選擇一個恰好合適的。特別是在有時間和金錢壓力的情況下,質量和數量的斗爭可能是阻礙建筑師創造力的最大障礙之一。克服這個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定期參加競賽 。這樣會促使你產生大量的想法,慢慢積累經驗,可以在未來的建筑設計過程中成為資源。

6. 工業專門化

現代社會的專門化是又一個與創造力相違背的因素。在過去有“文藝復興巨匠”萊奧納多·達·芬奇,博學多識,一部分原因是那時需要獲取的信息量較少,直到最近概念完整貫穿到生產是非常普遍的。另一方面,一個人不再需要外部的知識獲得新的或獨特的想法。在這個時代,專門化保證每一個新創意,提供不同行業的相關知識。

所以你該如何行動? 活到老學到老可以替代建筑學、工程學、生態學或設計學的學位嗎? 擴大你的社交圈,結交這些領域的朋友;或者認識一些建造和設計相關領域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創意和溝通盡可能的不受限制。找到優秀的團隊可以幫助你走的更遠。

7. 圖片文化

現代基于圖片的文化已經使建筑設計成為了創造美麗圖片的方式之一。這種現象的危害是建筑師只追求創造美麗的圖片而不是優先回應設計本身的需求,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受限制的設計過程。不要忘記限制培養了創造力——所以請自己創造限制。

寫下一組你作為建筑師秉持的價值,一組建造應該實現的價值,當你需要作出選擇時,這些建筑師必須遵守的要求可以幫助你。創造與你的價值觀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些價值觀無疑會幫助作為建筑師和人的你創造自我。

參考文獻:

1.“1890-1899年間要聞、重大事件和關鍵技術.” 人民歷史。 N.p., Unknown. Web.

2.Grant, Adam. “如何建造創造力文化.” 哈佛商業評論。 N.p., Mar. 2016. Web. 30 Nov.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