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第一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的自宅,歷經80餘載,芳華依舊

“在地球上創造一個天堂是設計師的任務。”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

△阿爾瓦·阿爾托(1898~1976)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芬蘭之光,與賴特、勒柯布西耶、凡·德·羅齊名的第一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現代“北歐風”的創始者之一。而與包豪斯不同,阿爾托開啟的現代北歐設計更宜人、更宜居、更切近于自然與生活,帶有平易近人的溫度。

△1945年,阿爾托在其工作室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設計的建築最早受到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思潮及柯布西耶的影響,同時將現代建築的基本觀念引入芬蘭當地的風土人情中,形成了帶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芬蘭現代建築。

△阿爾托作品:瑪利亞別墅

他的作品外形簡潔,多呈白色,有時在陽臺欄板上塗有強烈色彩,建築外部有時利用當地特產的木材飾面,內部採用自由形式。

△阿爾托作品:夏季別墅

在全球經濟開始起飛的20世紀初期,強調取法自然的阿爾瓦·阿爾托堅持擁抱山林大海,他不斷思考建築之於人與社會的意義及貢獻,更進一步建立了自然、環境與藍圖合而為一的有機建築語彙。

▲阿爾托作品: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

1936年,時年38歲的阿爾托完成了自宅兼事務所的建造。這座著名建築並未將辦公場所和私人空間徹底分割,而是運用緩衝的手法連結二者,風格簡潔且具備功能美。

△阿爾托自宅外觀

這個建築,最初計畫是作為一處私人住宅和辦公室使用。後來隨著阿爾托夫妻倆業務的發展,他們將團隊的辦公職能搬離,重新建立辦公室。所以,後來這裡只是阿爾托的自宅和個人工作室。

建築主體結構是鋼管填充混凝土框架。外牆是白色粉刷磚牆。房子起居室區域的牆是木質的,屋頂只有很小的坡度,二層露臺成為居住區和工作區之間的屋頂花園。

縱觀這座建築的全貌,可一探阿爾托對於設計的思考。

住宅位裡希蒂耶街10號,鄰近一所公共圖書館,背靠一個公園,1940年前天臺還可以看到海。光從外觀看來,仿佛有一種拒人千里的頑固感,可當你走進去之後,這種印象卻立即被顛覆了。

對於北歐人來說“與自然共存”是一個設計母題,年輕的阿爾托建造的這所自宅,不論哪間屋子都可以感受到光與自然。

通過通風良好的工作室,經由樓中樓空間到起居室,從朝南的大窗子向外望去,溢滿綠色的庭院中的樹木映入眼簾。

在對面為家人而設計的餐廳,房間不是被門所隔開,而是被舒緩的隔斷所連接。這種風格在他之後的作品中經常出現。

二層是由起居室、臥室、兒童房等構成的生活空間。露臺則可以完整俯視庭院。

正如阿爾托自己說的:“建築唯一正確的目標是依存自然的法則而建造。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不要做畫蛇添足的事情。多餘的部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發醜陋。”這句話與這座建築都在建成之後的八十個春秋中得到了時間的印證——光陰苒苒而逝,在日益衰舊的過程中,建築的魅力有增無減。


△阿爾托與妻子愛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