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追求精緻生活,收納讓你愛上一個不一樣的

風靡全球的“收納文化”

2015年,近藤麻理惠入選《時代週刊》“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她的反映日本生活方式哲學的書籍——《改變人生的整理魔法:日本歸納與整理藝術》,再次把收納文化帶入了公眾的視野。

收納,一定程度體現了日本小而精緻的文化。國土面積狹小,土地資源緊缺等因素,直接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在空間不足的前提下,人們更願意把東西“收”起來,騰出足夠的空間,用作吃飯、娛樂和休息。為了增加活動空間、提高生活品質,收納便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而事實上,收納文化不僅只在日本流行,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寬大的房子沒有了,許多人都“夢寐以求”住進了城市之中的“高樓大廈”。

燈紅酒綠的繁華,使得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再只是以前的諸多不便和蟬鳴蛙叫。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商業中心越建越大,居民公寓越來越小,天文數字般的房價,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可以說,我們都將進入一個“蝸居”時代。

收納在家庭中,就不得不被考慮。

記得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寬大的房子裡,家家戶戶都是樓房,有那種寬大明亮的房間,周圍圍牆一打,就是一個私家花園。一年四季,蔬菜瓜果從未間斷,爺爺還植了不少花木,閒暇時候澆澆花,困了就在桃樹下打盹兒。那時候的家雖然沒有豪華的裝修,價格不菲的傢俱、電器,但我們從沒局促感,農產品隨便堆放,更無什麼收納煩惱,因為房子大,空間充足呀。

某種程度上來說,收納就是一場與消費主義和狹小空間的抗爭。決定這場戰爭勝負之關鍵,只取決於你的收納是否做得到位、做得極致、做得完美。

聖都的完美收納

懂空間更懂生活

適宜的居住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瑞吉兒·布拉特和邁克爾·斯通認為,伸張住房的權利不僅僅出於社會公正和道德的考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住房在個人生活中的基礎作用,比如住房是居住者個人健康、安全、就業機會和良好教育等一系列社會權利的基礎。

在這個被商業異化的城市,空間是生產和消費的空間,而人的生活品質,只能被迫通過改造和收納來提升。

一些公司在住房的空間設計中,就充分考量了戶型問題。對於小戶型的房子,在裝修設計中格外注重收納與舒適感的結合。可以說,這種收納設計往往跟生活習慣所掛鉤,體現在細微之處,同時又不能妨礙了空間的寬敞感、舒適感。

只談收納不談空間,就是在選擇性無視逼仄的生活環境這一大前提。收納文化、改造蝸居等,實質上並不能替代對於寬敞舒適的居住空間的訴求。

在收納設計上,十分注重空間的寬敞舒適感。在應有的位置上打造出疊加的收納效果,不改變、不縮小原來的生活佈局和面積,力求創新性設計,利用精湛的技藝、老到的生活經驗,讓每一個收納設計,都盡顯人性化色彩。

在展示主人品味的客廳、餐廳等公共區域,收納的要求會相對較高。也許你家油煙油漬集中的廚房,並不會有客人進去參觀。但是,客廳、餐廳卻是招待客人的兩大重要場所,收納的設計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同時也需把握尺度。

設計師就很好地平衡了這兩點,既美觀大方和體現主人品味,又恰到好處地實現了公共區域的收納功能。

廚房作為每日生活的重中之重,卻是最容易變得淩亂不堪的地方,既讓空間越變越小,連個轉身的餘地也沒有,也讓調料瓶、餐具、廚具沒有安身之所,尤其在夏日,更讓人憋悶不堪。

一些公司的收納設計,往往令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在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比如角落位置,都精心設計了有收納功能的置物架。我們不放過一處細節,更不浪費一切可利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