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窩

生活小常識:沙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沙參為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甘而微苦,有滋補、祛寒熱、清肺止咳的作用,也有治療心脾痛、頭痛、婦女白帶的功效,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等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沙參的功效與作用吧!

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肺、胃經。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等症。

1、肺燥陰虛,乾咳痰少,咽幹鼻燥者,可與麥冬、玉竹、貝母、杏仁等配伍,以潤肺止咳。

2、常用於熱病後期胃陽不足之口渴舌幹、食欲不振等症,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胃生津。

3、若胃陰不足,脘部酌痛,嘈雜似饑者,則可與麥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養陰生津止痛。

4、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症見脅痛脘脹,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少津者,可與麥冬、生地、枸杞子等並施。

沙參的臨床附方

1、沙參四味散:沙參25克,甘草15克,紫草茸15克,拳參15克。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混勻,分裝,即得,每袋50克。本品淡白色粉末,味微甘。功能解熱清肺,止咳祛痰。用於感冒咳嗽,肺熱咳嗽,痰中帶血,胸脅刺痛。口服,每次5克,每日1-2次,小兒酌減。

2、南沙參浸膏溶液:南沙參1000克。取南沙參按滲漉法,以35%乙醇為溶媒,俟滲出液達生藥量5倍時,停止滲漉,回收乙醇並濃縮,濾過。取少許澄明濾液測定含量後,調整至每1ml含抽出物250m克,再加0.5%宋甲酸鈉,靜置8-10天,取上清液濾過即得。按總抽出物方法測定:每1ml含總抽出物250m克。功能鎮咳祛痰,清肺火止咳。用於肺氣虛弱,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膿瘍,肺結核,咳嗽氣短,午後發熱,咯血等。口服,每次2-10ml,每日2次。

3、利咽合劑:南沙參250克,桑葉75克,石斛125克,射干125克,木蝴蝶37克,白蘇子125克,麥冬150克。以上七味,加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靜置,上清液濃縮至1050ml,加適量防腐劑,攪拌,靜置,取上清液1000ml,即得。本品為淡黃色液體,味苦。放置後略有沉澱。取本品2ml,加鹼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水浴加熱5分鐘,產生紅棕色沉澱,本品的相對密度應不低於1.03。功能養陰生津,清熱利咽。用於慢性咽炎。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4、麥門冬湯:用於肺熱陰虛引起的乾咳少痰,癆嗽咯血,咽幹音啞等。南沙參可與麥門冬,半夏,甘草,玉竹、桑葉、貝母粳米,大棗等同用,以治燥熱傷陰,咳嗽咯血諸症。

5、竹葉石膏湯:用於胃熱傷陰,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幹,胃脘隱痛,嘈雜幹嘔,舌質紅絳等。清熱養陰,益胃生津。北沙參可與麥冬、石斛、生地益氣生津,半夏降逆下氣,其性雖溫,用竹葉、石膏辛涼甘寒,清胃之熱,配於清熱生津藥中,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不僅無害,且能轉輸津液,活動脾氣,使參、麥生津而不膩滯,配甘草、粳米扶助胃氣,又可防石膏寒涼傷胃。若大便幹結難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潤腸通便。

6、沙參四味散:南沙參25克,甘草15克,紫草茸15克,拳參15克。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混勻,分裝,即得,每袋50克。該品淡白色粉末,味微甘。功能解熱清肺,止咳祛痰。用於感冒咳嗽,肺熱咳嗽,痰中帶血,胸脅刺痛。口服,每次5克,每日1-2次,小兒酌減。

沙參的常見應用

1、慢性支氣管炎,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南沙參9克,麥冬10克,杏仁9克,川貝母9克,枇杷葉9克。每日1劑,水煎服。

2、百日咳:南沙參9克,百部9克,麥冬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有緩解痙攣性咳嗽作用。

3、肺結核,乾咳無痰:南沙參9克,麥冬6克,甘草3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服。有強壯止咳作用。

4、胃陰不足,胃部隱痛:南沙參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水煎服,每日1劑。現代可用於慢性胃炎和胃神經症。

5、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難:可用南沙參、麥冬、甘草、桔梗、金銀花、連翹各100克,膨大海50克,共為蜜丸。每次1~2丸,日服3~5次,於兩餐之間或空腹含化,緩咽。有明顯療效,而且復發率低。

6、小兒口瘡:南沙參6克,玉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服藥2~5劑,潰瘍面癒合,療效顯著。

7、虛火牙痛:大量南沙參(杏葉沙參)與雞蛋同煮。食蛋。

8、產後無乳:南沙參(杏葉沙參)12克與豬肉適量同煎。飲湯吃肉。

9、南沙參潤肺止咳:用於肺陰虛之久咳、乾咳(常配貝母、麥冬)。

10、北沙參養胃生津:用於胃陰虛津液不足之咽幹口渴(常配麥冬石斛、花粉)。

11、肺熱陰虛:用於燥熱咳嗽,乾咳少痰或咯血者,南沙參可與桑葉、知母、麥冬等相伍。

12、熱病傷陰:用於胃陰不足的舌紅少津,咽幹口燥,食少納呆者,北沙參可與石斛、天花粉、准山藥、生穀芽等同用。